爱是人间最美的花朵


爱是人间最美的花朵

——参观钱王陵园的几点体会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潘军强

 

 

爱是心灵的天空,爱是天空最美的云朵。爱是一切美好事物、美丽心情的向往和执着追求的源泉。                                                                      ——题记

阳春三月,春意融融。喜逢周末,我与同事一起参观了临安钱王陵园,在充分了解吴越国王钱镠的生平后,我认为在钱镠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心灵的大爱。

孝亲父母,不计前嫌

钱镠生于了临安县大官山(后称功臣山)下的钱坞垅。父亲钱宽,母亲水邱氏,一家以农耕打渔为生。传说钱镠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亲本欲弃之,但因其祖母怜惜,最后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钱鏐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

自古而来就有“子不嫌母丑,虎毒不食子”一说,弃婴不仅不道德,现在来説,更是违法行为,面对父母的嫌弃,钱镠为何能不计前嫌,孝敬有加?也许正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出身的贫寒,命运不由自己主宰,他才更想驾驭自己的命运,发扬人性中向善之念,感恩生命,感恩亲人,孝敬父母,不计前嫌

热爱祖国,顺应潮流

钱氏三世五王在天下大乱的五代,坚持一统,乱中求治;保卫吴越,开发吴越,发展吴越;又能顺应潮流,主动上书,纳土归宋,为实现国家统一开创了先河,功绩彪炳史册。

同时,钱武肃王钱镠保境安民的国策,一统国家的理念,发展经济、崇文兴学的措施,使吴越富庶繁荣、地灵人杰,为苏、杭成为人间天堂奠下良基,受千秋称颂。

综观历史,为满足个人和小集团的野心,不顾百姓疾苦而抗拒统一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与钱王以民意为归,以民利为先,以民族统一大业为重,主动“纳土归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礼贤下士,宽厚爱民

为推动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钱镠从过去的重武轻文,逐步认识到人才对治国重要性的认识。他仿效周公吐哺握发,重视人才选拔,大胆起用仗义执言、貌不出众的罗隐。

他改进了讲求奢华的陋习,重视居安思危,不求表面华饰,筑城垣,修堑壕,使徐、许作乱时,无法入城,吴越国免遭覆亡的危险。他用良才,定良策等,使吴越真正成为当时全国的富庶之地。史书上说他: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

浙江百姓还上书朝廷,请求给他修建生祠,当是对他功绩的最好肯定。明代诗人张岱在《钱王祠》诗中也赞道: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陌上花开,挚爱柔情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钱镠写给自己夫人吴氏信上的一句话。钱镠与这位糟糠之妻感情甚笃。尽管身边珠翠环绕,曲意承欢者甚多,但他也不会转移对原配夫人的情感,夫人离开不久,便写信给她,以示思念之意。

夫人家乡在横溪(今临安市锦城街道)郎碧村,夫人对父母一直非常孝顺,即使富贵后每年岁尾也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待来年开春后回到杭州。钱镠身在杭城王府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夫人,他盼望妻子早日归来,却又嘱她只管怜花惜柳,莫辜负春色,不必急着回归。

这九个字中无一字提起相思挂念,却又无一字不流露出一位丈夫对妻子的关切牵记之情。如今一千多年过去,钱镠和他的王妃早已烟消云散,但陌上花依然盛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九个字也和长开的鲜花一样,永存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