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房价是遏制危机


   驳任志强遏制房价制造了危机说

   笔者注意到了他的这段原话“先取消了二手房市场的税收优惠,提高了以旧换新的门槛,又调整了个人购房的信贷政策和利率,同时改变了货币政策的走向,因此也让住房的消费再次跳水......消费者的信心动摇”,他所说的“危机”无非就是购房消费的下降,可那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详见: )其实,没有出台调控政策前,看似消费信心很足,成交活跃,除了政策优惠,更多的是购住者看不到任何房价下跌的希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除了炒房者的推波助澜,就是任志强们强硬的态度使然,购住者心很慌,因为好象“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透支消费是购住者的无奈选择!政策的调控主要针对炒房者,目前成交下降的厉害并不能说“消费者的信心动摇”,无论是无房的炒房客还是购住者都在等,等更多压制房价的政策和房企把房价降下来。房企不降房价人们就更期待政策。就看谁靠得过谁了。

     住房消费中占很大比例的是炒房消费,高房价高成交量在楼市堆积了过多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很大部分来自银行信贷,这才是真正的危机!美国银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难道不是前车之鉴吗?它所引发的连锁问题不是你房企能够承担的了的。 任志强文中多次提到“民生”,什么是民生?高房价带给老百姓怎样的民生?作为要赚钱的房企就可以何视而不见吗?透支消费,降低了多少人的生活质量,没房不婚,啃老有理,成为房奴殃及子女教育,甚至为大笔房款违法乱纪等等,社会道德底线日益沉沦,离建设和谐美满社会的目标渐行渐远。这才是最现实的危机!

   

    好在有关部门和决策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要把危机杀死在萌芽中,27日温总理在回答网友的提问时说,“我也知道蜗居的滋味”,他再次纲要式地提出平抑房价的办法,这些都表达了广大老百姓愿意看到的一种决心。“自去年9月份之后,许多地产商已在怀疑政策会在火爆之后逆转,历史的经验让他们在资金量充足的情况下却减少了投资,连续数月的投资连续下降中,他们真的看到了政策的逆转,他们在庆幸没有将手中的钱全部投入建设之中。同样他们也会庆幸当他们的资金足以支撑生存时,会再一次在供不应求中让产品获取最佳收益,并从被政策制造的危机中找到欢乐。”这是任志强博文中的一段话。在房企和炒房客共同营造的双赢局面下房企更有偷者乐的理由,但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更不该逆政策“反向行驶”。

    随着两会即将召开,有关房地产的议论声正在不断加强。近日,地方楼市调控政策接连出台,为两会召开热身助力。可以看出,楼市调控正在不断升级,虽然目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下滑,但是随着调控筹码的不断加强,楼市和房价的内部建构已经出现倾斜,楼市正处于一个量变发展质变的调整过渡阶段。

   北京版国11条核心是: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

  近日,北京11个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推出《促进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已经成为地方政策调控的风向标。

  然而,我相信很多人看了具体的调控政策后,难免有些遗憾这场博弈战并没有想象中的刺激好看。这次的政策虽然从抑制投机的角度出发,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已过期的购房优惠政策一律停止执行,并且再次强调了严厉打击囤地囤房、捂盘惜售的违法行为,但是政策依然只是对国十一条的一个细节完善,主要力量还是放在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旨在促进低收入人群购买政策性住房缓解住房困难,对商品房严厉的调控措施相对较少,因此很难对打压房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我认为虽然最近的调控政策一直被人们普遍质疑没有戳痛楼市的软肋,只是隔靴搔痒,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楼市的调控频率不断加快,力度也在逐步加强,并且地方楼市调控已经逐渐由点发展到面。现在是楼市调控量的累积阶段,随着市场观望气氛的不断加强,政策将形成合力从而对房价回归理性通道发挥实际效应。而且可以看出,目前政策推行的是小步前进,稳定向前的策略,不依赖于通过行政手段重拳打击房价,引起房价大起大落,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调整住房市场结构。因此如果调控政策保持不断趋强的势头,并且能够切实落实到执行层面,那么从长远来看必然将对虚高的房价发挥以柔克刚的显著疗效。

  干部廉洁准则首度向地产腐败开刀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破天荒地加入了有关地产方面的条款,禁止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其中明确提到不准“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市场经济活动。”

  房地产一直被人们称作是腐败的重灾区,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权利过于集中,权利的行使缺乏监督和透明,因此整个房地产行业中的权利寻租和权钱交易现象非常严重,腐败问题不仅渗入到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一些党员干部也没有经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利用权利干预和插手房地产行业。由此可见,本次干部廉政准则增加禁止插手地产条款,体现了中共中央惩治涉房腐败的决心,同时也只有加强公共权利的公开透明,树立有效的社会监督制约,才能真正切断房地产行业性腐败的链条和暗道,为房地产回归健康理性铺垫前提。

  

    中国房地产若想获得长期发展,健康和安全是最大的前提。其实,房价“暴瘦”并不是楼市调控的最佳效果,不能不考虑利益相关。近期看似柔还实不断加强的楼市调控是在帮助房价健康瘦身,从而降低行政调控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所以,让我们给楼市一段时间,让楼市在一般市场规律下充份发挥自身调节能力,让我们给开发商一个机会,让开发商做足行业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准备,也让我们给购房者一段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加理性成熟地面对房价走势和楼市变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