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好日子(2月卷首)


今天是个好日子

“为什么要这样做?”

2009年,美国的工人协会和政客在指责通用汽车,因为通用汽车想把一款在中国生产的雪弗兰轿车运回美国销售,这些人认为,“如果你想在中国生产,那你就该在中国卖掉。”可是通用的高层对此充耳不闻。他们和福特一致认为,中国完全可能借新能源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最望而生畏的对手。

“汽车产品的设计似乎多了几种趋势,比如燃油经济性,比如后排座位的舒适性。而这些是中国人喜欢的。”这是《纽约时报》的“担心”,“中国偏好”正在左右全球汽车风尚。

一向骄傲的丰田汽车,也似乎早已忘记了“我们没有打算在中国投资在整车厂”的蹩脚论调,而全身心投入思考如何继续给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功课,当然丰田也不会遗忘计算2009年风景独好的中国汽车市场带给他们的利润。

还有绅士的英国人,酸酸地慨叹,中国汽车商正在庆祝这一年的结束,在这一年,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公司,出手购买了西方最有名气的汽车品牌和技术。此时此刻,在中国北京,被西方人称为名不见经传的吉利汽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正在接受“2009年度经济人物”的奖杯。前行10余年,他的执着与坚韧,赢得了中国汽车人的肯定,也感动了中国的百姓。“创造力、推动力、远见和责任”是这一届的主题词,其中“责任”贯穿经济人物评选10年,经过多年的沉淀,固化为超越时间局限的追求。而李书福从一个另类的造车者,敢于担当,一路走来,值得尊重。

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才是笔者想要说的。不管西方的经济学家承不承认,毫无疑问,2009年,中国汽车是全球汽车业的绝对主角。这在10年前,是中国汽车人士不曾想过,也不敢想过的。这样一个艰辛而曲折的历程,令人振奋。作为汽车消费类杂志的记者,一个汽车媒体的从业者,我们同样也欢欣鼓舞。

依稀还记得,十年以前,汽车业界人士曾讨论何为“造车”,当时我们说,造车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二十年”,“就是要学会做一个学生”,就是要中国消费者享受汽车之文明。十年过去了,中国汽车市场年产销量达1350万台,成为全球第一,中国企业频频实现成功海外并购。造车两字与我们而言不可同日而语。今日再道何为“造车”,我们会说,欲求造车中品牌、技术、质量、服务等之内涵,不可妄自菲薄,必须具备信心。而这自信之信念,就是“造车”。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