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房价上涨1.5%数据忽悠人


  谢逸枫:别拿房价上涨1.5%数据忽悠人

    2010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出售、出租)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2%;办公楼投资1378亿元,增长18.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172亿元,增长24.4%。2009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663亿元,增长2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97亿元,增长23.9%。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70个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该报告一出,随即引发网友疯狂质疑,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2009年70个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的报告统计数据,不仅遭遇到全国房地产业内人士和经济学者的怀疑,甚至引发网友疯狂不断的质疑声音。

    第一,根据某网络调查,基本上达到97%网友不相信去年全国房价仅涨1.5%。有网友在跟帖中戏言,统计局忘记把“每日上涨1.5%”的“每日”给遗忘了。说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和市场实际情况及居民感受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并且这个数据的来源和怎么统计来得值得研究。

    第二,由于房屋销售价统计范围包括办公楼与商业用房,年度均价比较也难以说明房价的运行趋势,因此统计局数据只能当“参考”之用。笔者非常赞同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向说的,国家统计局数据也只能当“参考”只用,由于采样样本与统计方法不同,数据打架可谓见而不惯。

    此次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统计范围较广,除了包括传统概念上的新建住宅与二手住宅外,分类型看还包括经适房与商品房,甚至还包括办公楼与商业用房等,因此网友并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是一手商品房的价格。另外,笔者认为,应该包括小产权房和保障房等其他类型的房屋价格。

    第三,2010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2009年1-12月房地产运行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亿平方米,比前年增长42.1%,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比2008年增长75.5%,以销售额除以销售面积计算,2009年全国商品房成交价格约为4695元/平方米,比2008年的3882元/平方米上涨近24%。

    第四,根据笔者十多年房地产市场研究和操盘经验,2009年中国房屋的房价大涨幅度绝对不会是1.5%,应该是15%-24%之间。所以2009年的房价是上涨的。其实,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报告,2009年1月-12月国内一线十多个城市房价涨幅,普遍超过20%-60%,平均上涨幅度30%左右。其中在全国一线城市房屋价格中,上涨最快的是北京12月均价较1月份上涨79.5%,上海12月较1月增长25%,深圳与广州增长分别为101%与40%。

    第五,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解释说,之所以数据和大家的感受有差距主要是时间造成的。2009年我国房地产价格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年初惨淡,年尾红火,但综合全年数据并不是很高。这样是说法,明显是在找借口或变换概念而已。

    笔者非常认同著名经济评论人水皮的说法。由于统计数据误差可能会对宏观经济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可以理解这种差异,但是这样的数据容易对决策产生误导,因此难怪大家感觉不一样,特别是在房地产这方面的统计上面。官方的统计口径跟大家的心理和现实生活中的切实感受有很大的差距。

    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比如他算的是一个平均的数字。中国地域辽阔,一线、二线城市众多。地方房价变动不一样,所谓不同地区的人感受的房价是不一样的。另外可能也与数据采集有一定的关联,因为采集的数据不确实的反应当地的房价的变化,事实上的涨幅并不是“一点点”。房价是两个问题,一是房价过高,已经脱离了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二是房价涨幅过快,这种涨幅甚至超过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其实,无论怎样,部分地区资产价格的飙升作带来的风险在政府层面是达成了共识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年初的2009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就曾坦言,资产泡沫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我们大家一起都担忧的一些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比方说一些城市、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资产价格的上涨,应该说对宏观调控,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应该说也带来了挑战。因为大家都知道,特别是学过金融的都知道,一般的认识,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保持币值的稳定,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一般都是关注资产价格的上涨,所以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适当的调控。应该说对于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确实是一个挑战,当然有关方面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