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的意义,从农耕社会到信息时代,早已从生产转移到了生活。当生活本身成为目的时,文明的价值就在于让生活方式更加复杂。但如果操作失误,复杂本身成为了目的,而生活却会被疏离。欧洲大陆上的居民,特别是法国人,喜欢开英国人的玩笑:"我们有最好的菜,你们有最好的餐桌规矩。"
很难说有规矩就一点是好的,但是在30年经济建设的基础打下之后,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时代里,人们确实走过一段弯路,代表之作就是大吃大喝,无数勇士奋战沙场吃出了慢性病,后来终于明白过来,开始修身养性,结果开始流行炒普洱茶。
西装也是不尴不尬的邯郸之地,总有人自信满满彻底抛弃西装,只穿民族服装就可以,当年梁实秋就曾经鄙视过不会说英语却穿西装冒充西洋派的家伙;但是另一方面,高档西装从来不乏顾客,甚至还催生了二版市场,冒出来不少礼仪老师教人怎么穿衣服。
这实在是个很离谱的事情。有人总结说,一生中最有用的东西,往往是在幼儿园时代学到的。穿衣服的事情,其实早在孩童时代,妈妈就已经教过了:穿衣服要干净……
礼仪老师说起如何穿西装的时候,最常见的套路就是衬衫领子长出外套2厘米,领子高出外套1厘米这样的"高论"——衬衫比外套长一点领袖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人体皮肤上不断分泌油脂,不用衬衫擦就得用外套擦,相比之下,自然用那个比较好洗一点的来擦。
但是这个擦油脂的抹布要露出来多长还讲规矩,就有点离谱了。工厂生产的成衣袖长根本没得挑,按照礼仪老师的2cm标准去选保证你什么都买不到,领子问题说不好,得看人品碰运气。但是这个1厘米2厘米的来历实在诡异。作为发明西装的家伙,英国裁缝从来不用公制,那么敢问这个1厘米和2厘米时怎么冒出来的?2.54厘米一英寸,想算出1厘米还挺费劲!
显然,老师们是图了方便,1厘米2厘米好记忆,且符合人口多底子薄的新富人群的使用习惯。但这就是个典型的为了多余规矩——人为营造的冗余复杂本身成了目的。若干年后,这些"规矩"成了常态,再看见查尔斯王子之流一英寸的袖口抹布,岂不是会标准混乱?
与之类似的,还有领带的长度,打结时候的长度,领带的形状和宽度,决定了露在胸口这一节的形状,这个如何和人和衬衫和驳头搭配,得看个人习惯,别人可以建议,但是永远没有什么权威的教程。
现代社会的服装消费,消费者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审美责任推给了厂商,自己不审美,让厂商包办一切给你出解决方案。
而厂商则把尺码的选择和适应推给了消费者,不用准备很多很多号码,只给你几个大概的去适应!这种相对高效的做法,也许比较适合初级阶段的国情,但毕竟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回头到了佛罗伦萨,一家皮具店里上千只手套不知道如何选择,标准精确到毫米,又有什么用?
补充一点:
以现代西装起源来看,狭义的萨维尔街,广义的伦敦西区,还保留着传统的风格,高腰裤,高腰线,下摆像个小裙子等等等等,在现代成衣业中,这些因素统统被抛弃了
估计各类山寨的礼仪老师们会在几十年后再制造出新的传统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