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弱势群体” 产生值得关注!
据《人民论坛》杂志提供信息称,一项针对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知识分子 (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受访者达55.4%);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的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为何这些“精英阶层”都觉得自己“弱势”呢?为何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腰板越来越硬了,可心灵却越来越“脆弱”呢?
出人意料的“弱势”理由
一、党政干部:其一是在激烈的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面前,一些官员成了“惊弓之鸟”,生怕因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其二是虽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是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甚至“潜规则”盛行,很多官员因没有背景,成为官场“弱势群体”。其三是公务繁杂,既要有让上级看得见的政绩,又要有能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想要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其四是一些贫困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有限,在物价尤其是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只能“望房兴叹”。
二、知识分子:当今知识分子的地位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上也越来越富有,但与一些名利双收、风光无限的房产商、隐形贪官等相比,不少知识分子“喊弱”、“哭穷”首先是因为对自身境遇不满,而这种不满是通过比较得出的,面对当前经济资本(财富)、政治资本(权力)的联姻甚至转换,大学教授的文化资本(教育文凭)显然处于弱势。而“弱势心理”在那些基础、冷门学科的知识分子当中表现尤其强烈。
三、公司白领:白领认为自己“干得多,挣得少”。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们工作繁忙,职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他们不像党政干部和大学教师一样有稳定的职位,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人和严格的业绩考核,他们要全身心地投入战斗,为此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专家分析指出,当前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阶层也随之快速分化,一些阶层缺乏稳定感,尤其是当前正在形成的白领中产阶层。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及公司白领等自认的“弱势”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些“精英阶层”的“弱势”与“中低收入” 的“弱势”相比,是不值一提的,也让人们认为是娇情的。因此,有的专家分析认为,“精英阶层”的“弱势”也许是有的人在这一个环节强势,到了下一个环节可能是弱势,而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使每个人都身受其害,“弱势”心态自然蔓延。
针对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及公司白领等“精英阶层”自认弱势群体这一现象,还有的专家分析指出,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预期,刚性的制度、公正公平的程序的缺乏是当下中国不安全感产生的源泉。
精英“弱势”是如何炼成的?
该问卷调查显示,精英阶层普遍感受强烈的弱势心态的主要原因有三大方面分别是:“收入与预期有距离,生存、工作压力大”(37%);“社会竞争中产生不公平感,导致相对被剥夺感强烈”(29%);“许多个人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16%)。可见,收入差距、生活重压、公平感保障感缺失等炼成了“弱势”的切肤之痛和感觉。
消除“弱势心理”是让大家都富
如何消除“弱势心理”,让大家充满自信,获得尊严?49%的受访者选择“让大家都富起来,调整收入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20%选择“增强大家的保障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大家基本生活”,12%选择“让大家都强起来,在利益受损的时候能够有畅通的渠道”。
由此可见,精英们最关注的还是收入,只有让大家的钱袋子鼓了,收入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物价上涨的速度,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才能消除“弱势心理”,增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