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几乎所有媒体都开始寻求“移动”之路。
报纸在“瘦身”,手机、MP4、PSP等移动媒介极大普及,上网本、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兴起,移动媒体迅猛发展。
自2002年4月,上海的公交车上试播了国内第一台移动电视以来,我国的移动电视网络规模迅速扩大,目前,车载电视已逐渐覆盖公交、地铁、火车、飞机等。手机电视也将迎来发展高峰期。2005年,目前唯一拥有手机电视牌照的上海文广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手机电视“梦视界”业务,向手机用户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形式的手机电视业务。2008年,手机台、手机电视台等概念已经初露端倪。到了2009年,手机电视的产业化进程继续推进,用手机看电视成为我国新的大众流行趋势。
电子阅读器的出现,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于广大市民而言,最大的书架不再是自家的书房,而是手机等移动终端。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业务自2010年5月5日正式商用以来,目前手机阅读用户人群发展迅猛。来自中国移动的最新数据显示,排在中国移动手机报排行榜前两位的《新闻早晚报》和《新华手机报》发行量分别为3900万份和150万份。这也预示着手机报培育、拓展用户的阶段基本结束,将进入稳步发展期。同时,以权威、及时、服务性强的新闻为主的大众化手机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2010年,阅读器和平板电脑产品的迅速普及,则更为移动阅读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尤其是iPad的上市,更是将电子阅读推向了高潮。
“移动”同样为互联网带来了新机遇。一些业内的专家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将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3G牌照的发放,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除了音乐、游戏等娱乐内容外,新闻、财经、服务等内容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无线广告市场的规模也将随之扩大,艾瑞咨询研究预测,2010年中国无线广告市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30亿元。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和多样化的使用环境,个性化的使用特性,使它具有PC互联网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未来的手机媒体将不再截然地划分为手机报、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等,各种形态的手机媒体将趋于融合。例如,短信、彩信手机报中的新闻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手机待机屏幕可以显示实时更新的滚动文字新闻等。手机的互动性、及时性、便携性等特点将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将进一步改善。
然而,十年传媒让人眼花缭乱的发展,也使人们在目不暇接地迎接新的媒介产品面市的同时,又总是被传媒技术的突飞猛进所震撼:刚接触电子报,媒体网站发展了;刚接触电子书,平板电脑又来了。这已经成为技术推动生活方式改变的时代,我们真的无法断定哪种新出现的介质未必就从此成为主流,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只要解决了价格平民化与技术普及两个问题,移动传媒的高潮就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