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盘点:组织混乱,明年车市走向成关注重点


广州车展盘点:组织混乱,明年车市走向成关注重点
黄少华

    经过数年的发展,广州车展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三大车展,由于得天独厚的展会时间,很多企业也纷纷选择在广州车展上发布第二年的战略规划,而各路专家和媒体朋友也愿意在广州车展上探讨第二年的汽车发展方向和增长预期,因此,每年的广州车展都让人备受关注。
    然而,今年的广州车展,却从一开始就让人感到失望。12月20日,媒体日当天,尽管很多媒体早早就来到办理记者证的地方,但左等右等,办证的人依然没有到位。虽然原定8点开始办证,但将近8点半,却还没有人拿到媒体证。据排在队伍前面的媒体朋友说,是因为办证的小同志不知道怎么做,正在现场培训。而此时,排队办证的人越来越多,场面非常混乱。
    很不幸,笔者本人也挤在队伍中间,在人群的集体合力下,几乎是前胸贴着后背,痛苦万分。更可怕的是,就这样挤了半个多小时,队伍却始终没有向前挪动。后来,站在笔者旁边的一位好心人说:“你把证件给我,我一会一块帮你办,你挤出去外面等吧。”
    笔者千辛万苦又挤出来了。在队伍后面,又看到了很多焦急又熟悉的面孔。此时,在刷卡进门的旁边,笔者看到了一条“绿色通道”,很多人没有拿证直接就进去了。一位朋友对笔者说:“你要是着急的话,就从这里进去吧,反正也没人管。”笔者想想还在痛苦帮我办证的那位好心朋友,就拒绝了。
    继续等待、等待、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着已经9点了,包括广汽、华泰等很多企业的发布会即将开始,大多数人却仍挤在人群中,办证速度极为缓慢。而从办证台前,传来各种各样的争吵声,甚至拍案声。后来,挤在人群中的人开始群情激奋,集体高喊:“办证!办证!办证!”
    到9点半的时候,笔者看到贾新光老师大汗淋漓地出来了,拿着证对笔者说:“真不容易啊!终于活着出来了。”再接着,蓝河老师也汗淋淋地出来了,满脸通红,气喘吁吁。钟师老师出来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这样挤来挤去,连做人的尊严都没了。”一位电视台的朋友现场支起摄像机,对排队的人做起现场采访:“您碰到过这样的场面吗?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是前所未有的场合!这是广州车展的耻辱!
    万幸的是,尽管场面混乱,却没有出现可怕的后果。在最初的骚动结束之后,大家就开始投入了紧张的“战斗”。然而,大家可以不计较,组织方却不能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亚运会成功举办,给广州人挣足了面子。但亚运会刚刚结束,广州车展却如此混乱不堪,是组织不力,还是根本就不够重视?
    主办方可以“不重视”,但汽车企业却不敢不重视,很多企业纷纷推出重磅车型,包括北京现代新索纳塔、东风日产新阳光、上汽MG3、广汽传祺和广汽本田理念等。特别是,“合资自主”概念的集体打响,成为本次车展的一大话题。搜狐汽车频道某负责人自豪地对我说:“今年广州车展,我们参加了70场发布会,做了50多场的专访。”由此可见,广州车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广州车展的重要性,已经不仅仅是因为广东省包括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消费能力决定的,而是汽车企业发力中国、抢夺中国市场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有意思的是,日系车企回避谈论珠三角甚至南方市场问题,而大众为首的德系车则更喜欢谈论开拓南方市场话题;很多跨国车企老总都将二三线城市作为今后的重点市场,而自主品牌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则显得很敏感:“我们要开拓二三线城市,但更不能放弃城市这个主战场,我们的车型并不仅仅是面向城镇市场用户的。”
    这就是一种轮回。当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合资企业向低端渗透,自主品牌向高端发力,这些年来,融合、混战,已经成为中国车市的主旋律。只是,在混乱的厮杀中,大家都在思考同样一个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几乎每一个老总,在面对“对2011年市场预期”这个问题时,都面带难色。而几乎所有的老总,最后给出的答案都惊人的相似:“根据中国目前的千人保有量、刚性需求和明年GDP的增幅,预计明年中国车市将有10%~15%的增长。”
    世上没有预言家。车企老总的话音刚落,北京就出台了“史上最为严厉”的治堵措施,给明年的车市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让所有车企和业内人士更为担心的是,北京治堵措施公布后,很多同样存在拥堵问题的城市会不会跟进。近日,广州也传出治堵的风声,让整个行业风声鹤唳。
    “后广州车展”时代,会不会成为中国车市的又一个拐点呢?


 (本文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