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营销费用的管理(9)----重要费用项目的管理:促销品的管理之二


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营销费用的管理(9)----重要费用项目的管理:促销品的管理之二
 
 一、促销品的物流;
促销品做好之后就要及时送到市场上去。因为促销品不能及时到位,产生了很多心碎的故事。
 
“坐飞机的玻璃杯”:某办事处在11月策划了一个活动,计划12月开展一次大型的圣诞节促销活动,申请了很多圣诞节专用的促销品,报纸广告也配合。转眼到了12月20日,啥都准备好了,活动内容也上报了,促销员也到位了,但促销品还在数千里之外的工厂仓库。市场人员急得大冬天冒热汗,因为没这些专用的促销品活动搞不起来。咋整?只好空运。1块钱的玻璃杯运费就花了3、4块钱。
 
“三伏天的热水袋”:某办事处在1月份申请了一些热水袋作促销品,7月份终于送到,市场人员拿到手,感动得热泪盈框。
 
1、 促销品的配送:
 
促销品的配送存在多种方式:
(1)       促销品放在工厂的仓库,在经销商要货时,促销品随车发出。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节省促销品的运费;缺点是速度慢。在淡季时,很多经销商不会进货,结果所需要的促销品发不出来。这样就造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现象,一方面淡季时要扩大出口销售,正是要用促销品的时候,但是经销商手里却没有促销品;另一方面工厂仓库里促销品堆积如山,却发不出去,因为工厂不可能为一点点促销品专门派个车送到全国各地,运费成本太高。但压在仓库仓储费也不小,偏偏很多促销品都是那种偏大偏轻的,特占地方,还压不得。过了两个月一算帐,仓储费已贵过省下的运费。
 
总体来看,这种方式弊大于利。促销品不能及时就位是市场人员投诉的热点之一。当时某食品集团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后来被放弃。
 
(2)       取消促销品随货同行,由促销品供应商直接发给当地分支机构或经销商。
 
因为分支机构或经销商所需要的促销品有很多种,分别由不同的供应商生产,这种方式的运输成本太高,一般不采用,除非是紧急情况或单品促销品的量很大。
 
(3)       取消促销品随货同行。由供应商发给各工厂,再由各工厂直接发给当地分支机构或经销商。
 
(4)       在总部设置一个促销品总仓,由供应商发到总仓,再由总仓直接发给当地分支机构或经销商。也是取消促销的随货同行。因为主要的供应商都集中在总部附近,因此设置总仓的条件是成熟的。
 
第3和第4种方式有些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是集团式的多工厂运作,还是单工厂运作。某食品集团采用的是第4种方式。这种方式一度带来了很大的改进,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问题甚至严重到几乎置第4种方式为死地。真的是验了《管理百年》克雷纳的那句话;“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呢。当时促销品的物流是:供应商->总仓->分支机构->经销商。为了规范促销品的管理,公司要求在总仓,分支机构,经销商这三个地方都要做促销品收发存台帐,由于没有IT系统,是用Excel来操作,分支机构和经销商这里管理帐的人员不专业,工作量很大。另外,由于分支机构下面还管了有多到30多家经销商,而促销品发到分支机构时是整包的,这时就要求办事处拆包,再按经销商不同的数量重新打包。到那个时候,整个分支机构全员皆兵,写字楼的走廊、大堂都被占用,气势磅礴,民怨沸天,叹为观止。后来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包括促销品的经销商最小申请量和供应商对应的包装量的规定,还是取得一定效果。
 
2、 促销品的库存管理:
 
根据库存地点,同时存在总部促销品存管理、分支机构促销品库存管理、经销商促销品库存管理。这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上面也提了这点。要管理库存,特别是这种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异地库存管理,建帐特别重要,但管理者手鼠两端:不建帐=不管理=失控=资源流失,建帐=麻烦=帐不及时准确=建而无用。
 
最后还是决定,建帐!
 
刚开始的确很痛苦,一张几百行,20多列的Excel表,一看头就昏,别说天天还要往里面录数据。我们也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后来开发了一个B/S的促销品管理系统,改进很大,但仍旧推得很辛苦。原因当然很多,最主要的是,对当地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中,业绩是第一的,这种内部管理的指标占比极小,引不起重视;另外,有些分支机构负责人心中有鬼,故意不安排做帐或把帐做成天书,总部才几个人,查不过来,查一轮就要一年多时间,耗不起。但这本帐还是起到了很多的作用,当时就查处了几起当地分支机构负责人贪污促销品的案件。主要的依据就是这套促销品台帐和相关的原始单据。因为文员也怕承担责任,领导让她不做她只得听话,但为了保护自己原始单据一般都保管得很好,这也是文员的职责,这时通过这些单据查起来还是有成果的。
 
促销品的物流就谈到这,下次谈促销品费用的报销结算。
【邓国清 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