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领略到的香港人气质


在我看来,香港人是属于非常有气质的。

这样的气质,首先在于他们自身的高文化素养。在湾仔万丽海景酒店大堂里,令我自叹弗如的不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而是能用英语与西方游客对答如流的接待服务生。让我惭愧的是,初中到大学尽管学了10多年的英语,如果真要面对一个洋人操英语,我肯定会败得一塌糊涂、格格不入!

于是朋友开玩笑,“在香港做个服务生至少要会3种语言,中文普通话、英语、粤语。”说的是玩笑、看的却是事实。酒店里的每个服务生,包括收拾房间、打扫楼道的阿姨,每次遇上客人他们都会主动打招呼,“hello”、“你好”、“垒猴”……轮番上阵问候,总有一个版本的问候适合你!

万丽海景里的员工素质高,这是不用说的;在就业压力巨大的香港,能够进入这样的星级酒店,事先肯定经历了层层的考核和选拔。我所感受到的香港人的气质,还不止是在星级酒店里的见闻。就在会展中心的一个巷道里,有家炒饭小店,里面跑堂、点菜、的全是爷们,四五十岁的纯“港爷们”。接连在这家小店吃了两次晚饭,几位“港爷们”的气质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我在猜测:这几位跑堂、点菜的,是不是下班来此兼职的公司白领,才会如此淡定、从容而优雅?

说到优雅,我又想起了在香港偶遇上的一位老太太。和许多老年的士司机一样,这位老太太估计快到60岁了。我坐上她的出租车,对她说到百老汇,见她不是很明白,我只好给她解释“百是一百两百、百千万的百,老是老年人的老,汇是汇集的汇……”不料,这一解释惹来了老太太的不满。她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对我阐释:“你这种解释是错的!百老汇不是一百个老人聚会的意思,而是来源于美国的一个娱乐场所名称,……”

出租车老太太的执拗,让我觉得十分可爱。也是在这位老太太的身上,我看到了内地很多城市出租车驾驶员所没有的、作为“城市名片”应具备的某种气质。

就在离开香港那天,在和另一位40多岁的“的姐”交谈中,我还领略到香港市民的另一种可贵气质。当谈到香港的市场环境,在香港购物通常都是货真价实、不容易买到假冒伪劣时,这位“的姐”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香港人绝对不会造假货;香港人也不喜欢购买假冒伪劣,买得起名牌就买,买不起名牌就买普通的。比如穿衣服,谁穿普通的平价衣服,他的朋友不会瞧不起他;如果谁穿上仿冒名牌,他的朋友一定会耻笑他!”

这位“的姐”的话让我汗颜!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我到过福建厦门附近的一个所谓“对台小商品市场”,不仅里面卖的据说90%以上是仿名牌、而且很多内地游客在那里更是大包小包买地“消费”得不亦乐乎!

短短两三天的香港之行,所接触到的香港人流露出来的气质令我心生敬佩。我在反思和回味这一路的见闻之后还发现,我所认识、交谈、往来的每个香港人,在谈起香港的时候都是一脸的自豪,从他们嘴里听不到半句香港的不利言论。这点,和喜欢对自己城市忿忿不平、习惯骂这骂那的大陆市民相比,是泾渭分明的截然不同!

我在想,为什么这些香港人都立足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不约而同地共同维护香港的美誉和形象?这,或许才是造就香港人整体气质都显非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