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哀歌与救赎
————《等待青春消失》有感
雯文
窗外飘起小雪,弥漫的雾笼罩着城市上空。合上书的一瞬,心中涌起雾一样的惆怅与哀伤。
“我像被无形的手驾驭着的一匹马,不由自主地朝着落日的方向走去。-------当我面对那颗没有温度的落日,我感到大滴大滴的泪珠一层一层铺满了脸颊。”小说《等待青春消失》,让人忧伤的书名,人生最闪亮的青春,被等待消失,没有掌声没有喝彩,没有期待甚至没有存在的位置,“清月被迫退休”,陈小楠“被无形的手驾驭着”,“武云飞被关在无尘的世界”,周遭的外界,是一个怎样的现实与存在?
小说的技术层面堪称上佳,叙事简洁流畅,想象巧妙灵动,节奏紧凑致密,细节饱满富有张力,具有一定的阅读快感。
主要人物陈小楠与清月性格刻划得鲜明丰满,尤其“我”的第一人称叙述,让人仿佛走进一个青春期男孩的内心世界,亲身感受和触碰他跳动的心脏与充血的细胞,感受一个略带羞涩的清秀男孩的懵懂情愫与心路。这种张力十足的阅读快感带给读者鲜有的审美享受。与王朔笔下的“坏男孩”不同的是,作者笔下的“坏男孩”马林,不仅具有“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本性,还极富情商,他与陈小楠的情感交流脉络细腻而又极富个性,耐人回味。无论是陪陈小楠守灵,为陈小楠追女友出“坏招儿”,陈小楠落榜之后的搞怪,还是陈小楠上大学后劝他好好读书,最后带着怀孕的媳妇西装革履的来见陈小楠,马林,这个不被当年主流社会认可的“坏男孩”带给主人公的却是一道灼热的情感激流,温暖主人公苍白的心灵记忆,人性的温暖与真实的生命存在,成为小说中最亮的一道底色。
二重奏中的清月,则稍显局促与苍白。清月的丈夫下笔廖廖,没有交待清楚清月的情感历程中的重要环节。人物间的关系略显松散,或者说小说的剧情冲突不够激烈。比如,颜玉在小说中的剧情设计略显肤浅,可以更富有戏剧性。梵老师的人物交待不清,还有,雕塑泥人的艺人,他的存在与疯掉,对于小说中的剧情与结构显得突兀,可以还原小说的整体比例后,再作处理。
细节的刻划更为丰满。关于死亡的描述独到而生动。只是,过多的死亡色彩压暗了通篇的基调,对于读者的审美需求是一个挑战。
整部小说与其说是写给读者,不如说是作者写给一个年代的回忆,或者说是写给自己的一个与往昔的告别,一段青春哀歌,一段对麻木与无知岁月的一种救赎。青春的躁动与反抗,性欲的肆意与挣扎,现实的残酷与无秩,命运的无常与吊诡,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岁月的河水汩汩而去,天地间,一轮夕阳以长者的仁慈映照着远去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