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需要幽默谈(5):我的幽默理论


 

    什么是幽默?简单说来,幽默感是一种捕捉生活中乖谬现象的敏感力,也是一种巧妙地揭露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的智力,其效果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却又不引起反感。具体地说,幽默是—种特性,它能够引发喜悦,给人带来欢乐或愉快。而最重要的是,幽默本身是一种艺术表现,其合理运用,可增进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评价。

这正如英国著名文学家培根所言,“善言者必善幽默[1]。”

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幽默与笑话不同,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为了加以说明,我以智慧高低为纵坐标,以可笑高低为横坐标,把笑话划分为四种类型:生硬型笑话、愚蠢型笑话、做作型笑话、智慧型笑话(见图 ,下面详加说明。 

 

  表   笑话类型表

 

笑话类型

突出特点

突出表现              

突出结果

硬型笑话

生搬硬套              

有智慧但不娱人  

笑得不自然 

笑不出名堂

愚蠢型笑话   

莫名其妙              

没智慧也不娱人  

笑得不自然 

笑不出名堂

做作型笑话

庸俗肤浅

娱人但没有智慧

笑得自然 

笑不出名堂

智慧型笑话

中肯贴切              

有智慧并娱人    

笑得自然 

笑出名堂

 

 

 

生硬型笑话

这类笑话的特点是生搬硬套,虽有智慧但不误人,令人笑得不自然。如,有这么一个笑话:一名英国旅游者旅游后发现口袋里的钱只够买一张回家的船票了,他决定在船上的这两天不吃任何东西。到了第二天早晨,他实在忍不下去了,心想:“即使饭后他们把我扔进大海,我也要去吃饭。”吃饭时,他把所有的食品吃得一干二凈,并做好了吵架的准备说:“把账单拿来!”侍者说:“什么账单?”游者回答:“今天早餐的账单啊!”侍者回答说:“我们没有什么账单,船票里全包了。这个笑话给人一种生拼硬凑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讲笑话就是这个样子,他原来的出发点也希望引人发笑,但所讲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干涩生硬,很难让人舒心的笑,自然的笑。这种状态是初学幽默者最常见的情况,是还没有真正练就幽默感的一种表现。

 

愚蠢型笑话

这类笑话的特点是既没智慧,也不娱人。讲出来让人莫名其妙,结果是让听人笑得不自然,笑不出什么名堂来,如,有个笑话问:“你知道什么是四大名旦吗?”回答:“北京鸭蛋、高邮咸蛋、山东鹅蛋,还有澳洲驼鸟蛋!”这种笑话有可能使人发笑,但可能更多是嘲笑。显得很愚蠢,卓别林说:“智力越发达,喜剧就越成功。未开化的人很少有幽默感。”没有智慧的牵强附会,只会让人莫名其妙,让人尴尬,最终招来人的嘲笑。

 

做作型笑话

这类笑话的特点是或许能娱人,但智慧含量低,笑起来给人感觉庸俗肤浅。如有个笑话说:一个乡下人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在一幢大数里,他看到一个老太太走进一间很小的、没有窗户的门。门关了,一会儿又开了,出来的却是一个漂亮的少妇。他对自己说:“嘿,我真该把我老婆带来。”这种笑话可能很搞笑,但感觉内容很浅薄,没什么实际意义。还如,在香港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许多无厘头的搞笑镜头,这种笑话大都很做作,只是为了寻开心,很难在人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启迪。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样现象给人一种心理错觉,似乎幽默是空洞肤浅的“搞笑”“耍嘴皮子”,只是使人一笑了之的事!这种心理错觉使幽默难登创造力与理想人格的‘大雅之堂’。目前社会上还流行一种“荤幽默”,为了搞笑而搞笑。这些都是对幽默认识的误区,是我们常说的“滑稽”“贫嘴”,是缺乏深刻内涵的表现。

而要达到真正的幽默,我们就需要排斥庸俗,要用智巧制约荒诞。

 

智慧型笑话

这类笑话的特点是中肯贴切,既娱人又有智慧,让人笑得自然。更重要的是它乐而不俗,能笑出名堂,能让人思考。如,1972年基辛格访华,在闲聊中,他问周恩来总理:“请问中国现在有没有妓女?”周总理坚定地回答:“有。”基辛格睁大眼睛好奇地问:“在哪里?”周总理回答:“在台湾。”周恩来的回答令基辛格折服不已。周总理的话,表面上是说“中国的确有妓女,只是在台湾。”而深层的意思是“台湾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真正智慧的境界,也是真正幽默的境界。

 


 

[1] 这话的英文是:Whoever is articulate is humor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