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二度加息之后的冷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无疑是近期除了朝韩关系之外最引人关注的消息。有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解读,而事实上,央行加息虽然在时间选择上略显突然,但本身并不让人感觉惊奇。很早之前就说过,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唯一的问题不是加不加息,而是加息的时间和频率。所以,对于这次加息,我更加关注的是网民的反应。

  如果是持续关注宏观经济的人士应该清晰的记得,就在本月中国央行12月20日起将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就在当时,不少网民评论指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做法,于调控通货膨胀意义不大,同时,还指出,央行选择存款准备金而不选择加息,维持负利率,有损普通百姓利益。

  而这次加息后又如何呢?依然是批评比如新浪就有网友如此评论“加息让富人爽了,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反对加息。”而另一些人则担心月供负担会有所增加。

  如果用心对比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加息也罢,不加息也罢,总有人说,会损害穷人的利益,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反问,加息对穷人不利,不加息对穷人还是不利,那么,只有减息对穷人有好处了?显然,这绝对不会是正确答案。

  其实,如果我们用一种更加超然的眼光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空前的博弈,央行的货币政策面临空前强大的压力。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尖锐的对立,比如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贪念和对低利率的偏好,以及有房一族(尤其是多套房者)对房价下跌的担忧和对月供增加的疑虑,与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的直接对立。又比如,严防热钱套利、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艰难抉择。这些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形成了多货币政策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国央行都将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每一次对货币政策的调整都无法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

  当然,诚如此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而笔者所担心的却是另一种可怕的情况。货币战争是不是传说姑且不论,但是,国与国的经济战争觉得饶不过货币这一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舆论上的引导和造势,作为必要的铺垫是有战略意义的。就如文中所言,无论加息不加息,都被解读成对穷人无利,而对富人有利,那么,长此以往,被推到对立面的决定不只是富人和穷人。到那时,受损的恐怕远不止是央行的公信力。

  因此,对于这种现象绝对不能等闲视之的。真正的懂得宏观经济的经济学人们,应该从理性、科学、负责人的角度作出解读,而不应该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点击率而去炒作。而有关部门也应该高度重视在这样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增强货币政策的权威性和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独立性之间的密切关系。一个声音对外是最起码的要求,货币政策还是单纯的由央行发声最好。不然,当质疑和猜测变成不信任的时候,再感叹为时已晚只能是一桌餐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