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处理舞弊审计札记
高级审计师 张政斌
利用会计处理进行财务舞弊,无论在单个企业,还是在企业集团审计均较常见,这种手段对财务报表各项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符和矛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审计师警惕。
会计处理舞弊按其阶段不同,可分为账务初始记录舞弊和账务后期调整舞弊两种。
一、审计操作与细节
1、审查会计处理舞弊的迫切性和可能性:通过①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其内外生存环境,②了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的知识结构、职称层次等业务素质,③审阅企业“期间费用”账户中的咨询开支,关注①企业生存环境的不利因素是否较多,主要高层管理者压力是否较大,如经济危机、上级考核指标等,②高管人员中是否具有会计专业的高级职称,③费用账户中是否有曾经向会计中介机构或相关会计精通人士支付过咨询费用的记录;分析①企业是否具有为了荣誉“摘星”或者为了防止“摘帽”,进行大幅度会计处理舞弊的迫切动机,②企业是否具有精通会计业务的能够依靠自身能力或者再借助外界会计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士的“智慧”,来进行人为操控经营业绩的能力,如有,则须进一步审查会计处理的合法性、恰当性。
2、审查账务初始记录的准确性:通过审阅会计账簿及其凭证资料,复核会计处理的科目对应关系,关注①会计科目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异常,②该类会计处理方式发生频率是否经常,验证①异常账务处理的背后是否存在“猫腻”,②备抵类账户是否充当着调节利润的“蓄水池”角色,如是,则认定记录企业利用异常会计处理手法,来操纵经营业绩的行为和数额。
3、审查账务后期调整的客观性:通过①审阅会议记录和临近会计期末结账日的相关会计处理业务,②调查并对比企业历年账务调整惯例,关注①临近结账日进行账务调整的理由是否正当充分,②涉及的金额是否较大,③该类会计处理方式发生频率是否经常,验证账务调整的结果是否直接或间接显著影响到本期经营业绩等敏感指标,如是,则认定记录企业利用异常会计处理手法,来操纵经营业绩的行为和数额。
二、审计思考与启示
通过会计处理手段来进行财务舞弊,一般不易从财务报表本身的勾稽关系中发现问题。但这一操纵利润的的行为,通常是需要上下联动的,就是说,上层先有动机且发出指令,下级才能去执行运作,唯有如此,下级“生产出的产品”才能符合上层的“胃口”。正因为上下联动,也为审计师捕捉舞弊的“蛛丝马迹”扩大了范围,增加了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