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咱也来“印象北京”


 《印象北京》是我在今年继《电影作者》和《静夜高颂》(三卷)出版的第三种书,明年我就出版各类小说集啦

 

“印象XX”本来是张艺谋及其班底干的事情,眼下已经有了“印象丽江”、“印象漓江”“印象西湖”等等,似乎到处都是一片印象之声。所以,要我来“印象北京”,刚接下来这个活儿,觉得也很容易,因为你印象一个东西,不管这个东西是大是小,听上去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可以模糊和感觉,可以随意和个人化,即使这印象是自己的偏见和成见,狭隘与短浅,也不过是印象而已。可是,一旦真“印象北京”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和美妙了。像北京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都是那么的丰富,谁来印象都是片面的,都是盲人摸象,都是管中窥豹。所以,要印象伟大的北京,还要写下来一些文字,那也只能是我一个人的印象了。不过,我在北京生活了18年了,肯定多少还是留有一些印象的。而且,作为新北京人,我的印象比很多老北京人敏感,尤其对北京的变化和新生事物敏感,这是我的长处。很多老北京人记得的,大都是胡同和大杂院的生活,顶多还有一些机关和部队大院的生活,而对最近20年的变化在他们的内心里引发的震动,肯定就没有对我这么一个新北京人那么大。人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就迟钝了,就不那么敏感了。正因为北京不是我的故乡,我是一个新北京人,我才对她印象和感觉得那么新鲜和真切,那么的生动和新颖,对她的一点点变化都了然于心,印象起来,都是那么细致入微和惊心动魄。

那么,如何来印象北京呢?我想先从北京的场景入手。场景就是环境,一个城市的场景和环境,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的印象,还有它背后的文化和心理的暗示。我们都是在一个环境中和场景中生活的,谁都离不开环境和场景,场景不断地投射到我们的心灵里,构成了生活在这个场景和环境中的人的基本心理状态和感受,由此形成了一个地域和城市的人的基本性格与文化。我是199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的,我记得,在那个时候,北京的整体建筑风格是要“夺回古都风貌”,这句话听起来没有错,可是,连城墙都早早拆了的北京,如何能够真正地“夺回古都风貌”呢?一边大拆胡同,一边去夺回古都风貌?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了。因此,那个时期留下了一些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建筑,比如西客站、长安大戏院、交通部大楼等等,都是这样的建筑,并不好看。不过,这样的东西有几个也好,不要太多了。后来,一些领导下台了,这样的建筑就少了。

从建筑风格上来说,北京的建筑基本偏向于传统和保守。民族样式建筑比较多,但是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因此,各个时期的建筑,都留存一定有时代的烙印和影子。现在来看北京的建筑风格,真是杂乱无序,从五十年代受苏联意识形态建筑文化影响的建筑,比如军事博物馆、展览馆等,到八十年代的全球化影响下各种建筑风格,什么希腊罗马式、包豪斯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芝加哥式、汉风、唐韵、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真是五方杂陈,北京的建筑风格实在很难归纳,也许,用一个字“乱”,就可以全部概括了。但是,印象北京,不光要印象城市的外观,还要印象城市的人群以及城市的内心,这印象,就越发不容易和不好玩儿了。于是,就出现了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印象北京的场景,第二部分主要印象北京的人群还加上一点个人的经历,这样的印象信息量就比较大,同时也还带有个人色彩,印象起来就五彩斑斓了。

但是,一切终归是印象,而且,我的印象,终究代替不了你的印象。那么,不行的话,大家一起来印象印象?

 

 

    目录

 

 

自序:咱也来印象北京

 

    卷一:北京的场景

 

北京的标志

水蛋、扭动的A和鸟巢

北京的雄心

    北京的意象

北京的长安街:中华第一街

北京的书店和影碟店

第三使馆区:北京的显性和隐性生活

北京的CBD:中央商务区

    北京天际线:城市的舞蹈

北京的高度:摩天大楼

北京天安门广场:精神的圣坛

北京的火车站

北京的航空港

北京的地铁系统

北京立交桥

北京城的中心和边缘

北京的新社区

北京的下水道

    北京的医院

    北京的火葬场、陵园与墓地

    北京的商场

    北京的电视台

    北京的吃喝:餐厅与美食城

    北京的大饭店

    好的去处:北京的公园、动物园与植物园

    北京的游乐场所

    北京的金融街

北京的体育中心

北京的硅谷:中关村西区

北京的大学区与科学城

    北京的戏楼、音乐厅和影剧院

    北京的报社与杂志社

北京的酒吧

北京的博物馆

北京的城市功能

旧城的灵魂

    虚拟的城市

 

 

卷二:纪历与人群

 

北京的圈子

北京是外来人的天堂

北京的河南人

在北京的星空下

颤抖的城市

卑微者的美好愿望

在酒吧里写作

北京的风很大

北京搬家记

铁轨发亮

北京的流水席

形象设计师

北京的堵车

北京的自由撰稿人

    城市蜘蛛人

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

城市的守夜人

北京的收藏家和收藏者

彩票销售员

    盲人乐师

    领舞小姐

卖花姑娘

    公关人

北京大爷和北京姑娘

    北京的白领和金领

    酒吧调酒师

    北京的策划人

    直销人

    私人侦探

北京的中产阶层

    手机电话人

    钟表人

    吸毒者,瘾君子

磨刀老人

城市平面人

 

 

    北京午夜里的游走(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