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授奖


第八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评选揭晓

 

 

2010年10月21日上午九点,在人民文学杂志社会议室,由高洪波、陆建德、王树增、王刚、王光明、邵燕君、孙晓宁、韩敬群、李晓英等三位作家、三位评论家和三位读者代表组成的评委会,开始进行第八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的评选首先,评委们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热烈讨论,大家一一发言,对初选作品进行了讨论和评价,期间,不乏意见不一的争论,气氛相当民主、热烈和坦诚。

然后,开始进行匿名投票。获奖者要求票数过半。第一轮投票,产生了长篇小说、非虚构、短篇小说、散文等项目的获奖作者,而作者水平高而难分高下的中篇小说和诗歌奖,则进行了再次投票。

经过了两轮投票,九位评委认真评选出了2010年度的“茅台杯”人民文学奖,这已经是这个奖项的第八次评选了。下面是评选结果:

 

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长篇小说

  《少年张冲六章》                  杨争光 2010年3期

  《白雪乌鸦》                      迟子建 2010年8期

 

 

中短篇小说

《赶马的老三》                    韩少功  2009年11期

《望断南飞雁》                    陈谦    2009年12期

《地下室里的猫》                  张玉清   2010年6期

《花与舌头》                      黄惊涛   2010年8、9、10期

 

非虚构

《梁庄》                          梁鸿  2010年9期

《词典:南方工业生活》            萧相风  2010年10期

 

散文

《一块土地》                      贾平凹2010年8期

《风雨(洛神赋)》                 马伯庸2010年9期

 

诗歌

《生如夏花》                     刘立云2010年10期

 《蝴蝶》                         沈浩波  2010年1期

 

特别行动奖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 2010年10  期

 

 

 

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授奖辞

 

 

长篇小说:

 

杨争光的写作保持着对生活的警觉和追问。《少年张冲六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个少年的扭曲成长,侧面触及了社会之伤和生活之痛。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曾是张冲,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有张冲这样的孩子。小说由此进入了这个时代复杂经验中某些纠结的、难以言表的层面,有力地证明了文学对现实作出回应和命名的独特能力。

迟子建的小说总能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我们跟随着她,一次次走向陌生风景,在此过程中,我们时时能够感到她对人世的深长心意。在《白雪乌鸦》里,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看见,在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灾难中,人们怎样承受和承担,怎样以善良博大的心胸面对生死。他们的软弱与坚强、静默与高贵令人悲悯、令人肃然敬重。

有鉴于此,授予《少年张冲六章》和《白雪乌鸦》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

 

韩少功具有不断自我超越的创造能力。承续着自阿Q以来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谱系,《赶马的老三》体现了对于国民性和民间生活新的认识和阐发。小说以精湛的叙事、地方风格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喜乐、生动的农民形象,对于民间的生存智慧和生存伦理与时代、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韩少功具有更为体贴和公正的理解。

《望断南飞雁》书写了海外华人女性在家庭责任和自我价值之间煎熬挣扎的心路历程。梦想的宽阔和现实的逼仄,内心尊严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呈现出一个如履薄冰的“美国梦”。陈谦的叙事稳健沉实,犹如针脚细密的缝纫。对生命苦楚的领会,对隐秘情感的表达,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有鉴于此,授予《赶马的老三》和《望断南飞雁》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非虚构作品:

 

作为一位年轻学者,梁鸿走出书斋、走向故乡是为了使学术与言说回到坚实的土地与活的人生。现代背景中的故乡书写,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焦点之一,但《梁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显出迫切的意义。梁鸿以复杂多端的角色和角度,呈现当下的、具体的村庄,在忠直而谨慎的描述中,梁庄成为了认识中国乡土之现在与未来的醒目标本。

工业影响和塑造着现代人的感性,但它自身却往往不再是感性对象。《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工业中的人——那些曾是农民的工人,不是作为“问题”,而是作为活生生的人,在工业中劳作和生活。这部作品因此具有特殊的价值——它从无可置疑的个人体验出发对这个时代工业生活做出了大规模表现和思考。

有鉴于此,授予《梁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奖。

 

 

短篇小说:

 

  系列短篇小说《花与舌头》别开生面。黄惊涛的文字释放出经验外的奇香,以绚烂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独特世界,神异、吊诡、甜蜜而哀伤。他致力于表达关于人类事物的思想,但他的思想在讲述与想象的自由伸展中经受辩驳和反讽,从而达到对人的真实境遇的敏锐洞察。

  《地下室里的猫》视角独到,意味深长。在纯真与麻木、温情与冷漠之间发生的不被意识的残酷和伤害,如一个指引的手势,引发警觉和思索。张玉清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写作,而在《地下室里的猫》等短篇作品中,他体现了对人性状况满怀忧患的关切。

有鉴于此,授予《花与舌头》和《地下室里的猫》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诗歌:

 

刘立云的组诗《生如夏花》,是诗人步入中年以后对生命的反思和设问,具有遒劲的经验质地,热烈而睿智,充满了对生活的敬畏和柔情,向人们展示了处于转折之中的人生,是如何的丰富和跌宕。

沈浩波的诗歌鲜明、锐利,他的组诗《蝴蝶》,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世相中游刃,在自我的心中游刃,力图揭示隐蔽的常识。他对于暧昧含混的日常经验的断然剖析,体现了诗歌直面人生疑难的充沛精力。

有鉴于此,授予《生如夏花》和《蝴蝶》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散文:

 

  在《一块土地》中,贾平凹孤独地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深切地注视变化中的乡土中国面临的困境,有黍离麦秀之情怀。叙事简洁,行文朴拙,谦抑隐忍。在一个农民家族的命运变迁中,个体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精神纠葛得到了满怀敬意的表现。

  马伯庸是不以文字为营生的书写者,在他的眼中,历史并非给定的叙述,而是遍布悬疑,有待于追问和阐释。他要的不是回答,而是回声。他的《风雨〈洛神赋〉》等散文,抽丝剥茧,咄咄逼人,对历史可能性的探究具有一种童言无忌的机敏和快乐。

有鉴于此,授予《一块土地》和《风雨〈洛神赋〉》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特别行动奖:

 

慕容雪村是具有强大行动能力的作家,他曾行走于中国的南北西东,写下关于漂泊者和浪游者的故事。《中国,少了一味药》,起于他在传销团伙的“卧底”经历。他是局外人,也是局内人,以每日每夜的体验和思考、惊惧和疑惑,深入考察了现实生活的特定面向。作品具有切肤之惑和刺心之痛,有着振聋发聩的醒世力量。慕容雪村的行动和写作表明,无论“真实”还是“思想”,都具有艰巨的难度,需要作家全身心的投入。勇敢、耐心地深入地中国人生活的纷繁现场,对于当下的文学创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有鉴于此,授予慕容雪村2010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特别行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