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很快过去了,我谢谢以下的中国朋友:陆志坚、禾刀、刘健、北大吴国盛教授等媒体人仕有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事实求是的精神。因为你们的评论,中国人有教育也有教养得多了,社会更加进步了。但还是不够!看看下面的:斑马线上,车直冲,不让人;厕所还是不冲;警察乱困无故市民;民众不尊重公安;上、下班时侯在街上、公路上施工, 阻碍交通等现象常有发生。
评论1>> 别再让美国华裔市长“痛心疾首”了
作者:陆志坚
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昨天,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做客广东药学院,直批中国的国民素质不高,号召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素养,以期成才、成功。(5月10日 国际在线)
一位华裔市长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不是大谈“回家”的感慨,不是表示出某种“自豪”,而是“出言不逊”地直批国人的教养问题。这种反常规之举,并非说黄锦波并不“激动”,不热爱自己的“生母”,而是说明了其对国人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黄锦波还直言不讳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他说他有个朋友从中国携带巨资到美国做生意,虽然刚开张需要客源,但是这个老板宁愿用专机从韩国和日本接送客人,也不愿做中国人的生意。为何?原来韩国和日本客人离开后,1名员工1个小时内就能收拾完6个间房,而中国客人离开后,2名员工1小时内只能收拾3个间房,并且客房的牙刷、毛巾之类的用品也被“洗劫一空”。
好了,无须多说了,笔者自己早已脸红耳赤了。笔者无从知晓外国友人到底是怎样评价国人文明素养的,但听一听华裔市长的抨击声,那种汗颜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相信,绝大部分的国人都有与笔者一样的同感。
近年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屡招致社会的诟病,
随地吐痰、随地便溺、随手抛丢垃圾、高声大叫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而近日媒体报道的豪华动车组上岗还不足一个月,便浑身“伤痕累累”——水龙头被盗,托盘被损,废纸、痰迹、饮料瓶和瓜皮果壳遍地等,再次暴露出了某些人社会公德的缺失。
特别让人气愤的是,某些人甚至将这种丑陋行为带到了国外,为国人的形象抹黑。据说,中国人到欧洲去考察或旅游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德国境内一些餐厅的洗手间常见有一行很醒目的用中文书写的提示:“一张就够了”!此言之意就是含蓄地批评国人用纸太浪费。这种批评,不仅仅是某个人的耻辱,而是所有国人的耻辱。“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国人为之蒙羞。
“有钱买不到庄重,金钱不代表文明”。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社会文明理应是我们恪守的基本准则。而这种种陋习的肆意滥行,不但损害了国人的形象,更影响着国家的国际声誉,到了该认真反思和直视的时候了。
别再让美华裔市长为国人的不文明而“痛心疾首”了。
评论2>>
我读完了这条新闻,总算松口气,终于有人跟我有同样的感觉,不是我不正常。我思考了一下,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说话:
一、为啥这样的话,一定要外面的人说,中国国内的人从来不说?
或许,不敢说是一方面,但是因为长年在国内,接触到的外面的人有限,没有比较,所以并不知道“很多中国人”到底有多没教养;到了国外,这些人的没教养的行为,就会像平静的水面投了一粒石头一样引人注目。或许有人说,没教养的中国人只是个别现象,可是看在老外的眼里,做没教养的事情的,都是中国人,换做你,你怎么想?
明明安静的公共空空间,就几个中国人在大声说话,全部人都听得见;
明明是出口,因为入口有人排队,还要买票,反正出口没人看着,就溜进去;
明明公共场所的室内不许抽烟,就是因为不肯到室外,就在室内抽,一定要等到别人干涉,别说不知道规定这样的话,这本身就是教养……
至于其他的,多了去了,最最要命的是,本身就是一件极没教养的事情,还会被其他的中国人夸耀成极其勇敢的行为,听了这样的事迹,不知道要哭还是要笑。
二、为啥“很多中国人有教育没教养”?
我今天才得出这个结论,为啥“有教育没教养”?中国的教育系统,有没有把教养作为学生必须的素质来培养呢?我做学生的时候,是没有。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有没有。中国的学校,以学习成绩为重,这个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对于其他的方面,难免有忽视。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遵从的方式的,凡是老师讲到的,都要遵从。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人把“至孝”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那么对于“至孝者”本人,是因为要达到这个道德标准才这样做的,还是因为真正敬爱自己的长辈才这样做?因为我觉得中国的教育系统,缺乏真正热爱的主题,所有关于爱的问题就是“因为。。。所以。。。”因为是我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因为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要孝。
我不是很知道其他国家的教育系统,但我所看到的美国的小学教育,他们有把教养列入对小孩的培养目标之一,而学习成绩只作为培养的一部分。今天让我感慨地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这个周末就是母亲节了。早在周二的时候,我已经收到了小星星的礼物:一支绒毛的狗狗,还有一只紫水晶的戒子。今天,小星星又带回来了学校老师教他们做的礼物,一张自制的贺卡,还有一个手工绘制的布围裙。这样的礼物年年都有的,因为成为习惯了,所以,小星星知道了可以另外买礼物送给妈妈,并在贺卡上面写上感谢妈妈的话。
这只是美国的小学教育中很平凡的一件事情了,这样的教育成果,让小孩子爱是出于真心–就像我感觉的美国人真的很爱国,他们爱国,从来不是挂在嘴巴上的,而是真心的去表现,当他们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这种感觉真得让人感动。
评论3>>
有教育没教养“痒”在哪里?
金羊网 2007-05-12 10:13:31
作者:禾刀
“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9日,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做客广东药学院,直批中国的国民素质不高,号召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素养,以期成才、成功。(5月10日《新快报》)
国人向来忌讳别人说自己不文明的,幸亏说国人有教育没教养的人是华裔。为证明自己的观点,黄锦波还列举了例子。在美国,凌晨两三点的红绿灯处,马路两边漆黑一片,周边没有警察也没有摄像头,但是几乎90%的美国民众都会自觉地停下车来等红灯。然而在中国,情况则相反,下午两三点,看到红灯照样冲,除非旁边就有警察。这绝非空穴来风,前不久,有媒体就捕捉到国内某大牌明星大白天在美国闯红灯的“光辉形象”,虽然八卦但却真实。
国人有教育没教养,我想大抵说明了这么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的不文明行为并不全是那些下里巴人的“专利”,许多高知分子也成为不文明行为大军中的一员,甚至是“急先锋”;二是就现今来看,教育程度与个人修养已实现分道扬镳,且有逾离逾远之势。
那么有教育没教养的“痒”究竟在哪里呢?国人文明素质不高确有许多客观原因,比如公共设施的长期不足,依笔者之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教育功能的惰化和功利化,当然这种教育是广义的。过去老师会对学生讲将来要怎样有利于社会,家长会教育子女要遵守社会秩序;现在倒了个个,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好赚大钱,家长则生怕子女“吃亏上当”,拿不文明当能力当精明。当知识不能成为心底的自觉认同,实现了与行为的剥离,就算品德修养知识能得高分甚至满分,也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是无法走进现实的。
不可否认,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一个违背健康教育的行为、思想都可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一种反文明的文化,最终导致知识与个人修养素质实现了分离的“两张皮”现象。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治理出国不文明行为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是提高文明素质的“一条腿”,但另“一条腿”也许更重要,那就是从公众心底提高对文明修养的认同、适应直至自觉,这才是根本之策。
评论4>>
作者:刘健
批评国人素质不高的新闻我们听到过很多,但这则消息更是一针见血:“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5月9日,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做客广东药学院,直批中国的国民素质不高,号召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素养,以期成才、成功。(见5月10日《新快报》)
对于这样善意而尖刻的批评,我们无论反思多少次都不多余。笔者认为,部分国人的素质不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已经将半个脚踏入现代社会的我们,还没有将传统文化中有用、无用或有害的东西进行彻底的筛选,导致许多不文明的东西继续毒害着我们的观念。比如《三十六计》这类教人算计、欺诈他人的“厚黑学”书籍在许多国家都是禁书,可我们直到今天还将其称为“经典”。
其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虽然学校课程表上设立了许多科目,虽然倡导素质教育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在分数决定一切的高考制度下,死记硬背书本的现象愈演愈烈,高分低能、高分低素质的学生比比皆是。黄先生说:“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态度不好。”根源就在这里。
其三是部分官员的不良行为毒化了公众素质。黄先生说:“在美国,凌晨两三点的红绿灯处,马路两边漆黑一片,周边没有警察也没有摄像头,但是几乎90%的美国民众都会自觉地停下车来等红灯,人家视这为教养,中国人会认为这很傻。在中国,下午两三点,有些人看到红灯照样冲,除非旁边有警察。”那么,中国最爱闯红灯的是哪一族?据3月30日《潇湘晨报》报道,株洲市委书记肖雅瑜痛斥某些人开“霸王车”的行为:“少数机关干部开着公务用车,在街道上不遵守交通法规,耍威风、摆架子;个别特种车辆,乱鸣警报、乱开警灯,随意超车抢道,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交通秩序不是老百姓搞乱的,主要是‘官车’、特种车辆等‘乱砣’搞乱的。”
其四是一些人在价值观上存在着迷茫和焦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文化、思想的单一到多元,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转型期中,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不断被放弃和改造,但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形,现代法律制度还没真正建立,导致一些国人曲直难分,美丑不辨,赵本山把讽刺残疾人的小品拿到国外丢人现眼,许多人到古书、古人那里寻找信仰和崇拜对象就是例证。
评论5>>
日前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做客广东毫不客气地说“很多中国人的素质太差,影响了中国人的形象。”(2007年05月10日金羊网-新快报)颇不以为然:成了美国人,就批评中国人,这算是有教养吗?但是接着听他说起“在美国凌晨两三点的红绿灯处,马路两边漆黑一片,周边没有警察也没有摄像头,但是几乎90%的美国民众都会自觉地停下车来等红灯;而在中国,情况则相反,下午两三点,看到红灯照样冲,除非旁边就有警察”,感到人家黄市长说的真实,亦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见到的事实,不免也为国人的没教养而羞愧起来了。
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国盛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起这样一个许多报刊转载的事:在国外的一个音乐会上突然有手机铃声响起来,全体的外国人都会说Chinese,只有中国人干得出来这种事情(《北大讲座(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读到这一段时,心中自是那么的苦涩,非常不是滋味。于此,我们是要大声呵斥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这种不尊重的态度,还是要深刻地反省一下国人是不是真的在教养上出了问题?
什么叫教养?辞典上说教养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也有资料说教养是“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养是对于人比财富对人还吝啬的东西。因为财富还能继承,但教养却不能过户;财富可以暴发,但教养不会顿悟。如果只有知识和技能,那么人是平面的,只有长度和宽度;人的修养是第三维度,只有具备了第三维度,人才有深度,生命才是立体的。一个只有生命的长度和宽度的人,跟一个既有生命长度、宽度,又有深度的人的生命质量是不一样的。人与人的差别最根本的就是生命质量的差别,就是有否教养的差别。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然而,一个人可能受过教育,但他不一定就有教养,那要看他对“教”的吸纳程度。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这位华裔市长说,这些“没教养”的“很多人”是“有教育”的,是说我国教育有非常优秀的教育传统,从孔夫子开始就一直把学做人、学为人,有教养,作为第一教育目的。现如今我们的学校教育既有智育,体育,还有德育。而美国则没有德育。如果说有,那只是与宗教有关的几所学校以宗教教育代替的德育,自然与我们所说的德育无关。如此看来,这很多“没教养”的人受到了教育,只是今天已失却了教育的印痕。我们可否存有这样的疑惑,是我国的德育不在真正的意义上?还是社会上的许多人对教养的认识走了样?
评论6>>
“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北航副校长郑志明说。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5月10日《北京晨报
》)。
如果在几年前,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一定会慷慨激昂地痛批“英语热”,还会引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话:“语言是民族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作为记录、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最高标志。”我同样还会“遥想当年”,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们对汉语何其挚爱,以至于愿“与之偕亡”。看看今天,开设中国语文课还要被“要求”!目前,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高校仅有40余所。而把英语作为必选课的———全国有1000余所高校,母语教育的光景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了。上大学甚至成了学英语,成了考级。英语成了“贵宾”,而母语却几乎成了“流浪汉”。
可是,当儿子问我高考报志愿时,是报中文系还是英语系?我想都没想就回答他说:当然是英语系了。这就是现实,没办法。母语的“工具教育”能提升多少
“人文素养”呢?9日,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做客广东药学院时,直言不讳地说,“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为证明自己的观点,黄锦波还列举了例子。在美国,凌晨两三时的红绿灯处,马路两边漆黑一片,周边没有警察也没有摄像头,但是几乎90%的美国民众都会自觉地停下车来等红灯。然而在中国,情况则相反,下午两三时,看到红灯照样冲,除非旁边就有警察。
有教育但没教养,怪谁呢?教育、社会环境、人的素质……?似乎可以怪到公共设施不足的头上来。比如说,在海口,我实在不想在大街上乱丢烟头,可是,大街上垃圾箱倒有的是,就是没有专门丢烟头的地方。到了上海,才发现,人家的垃圾箱———最上层就是用来丢烟头的,下面一层分别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我还是认同哈佛大学前校长查尔斯•艾略特的话:“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
这话对学习母语该有鼓励作用,可是,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行为是剥离的,“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的人就不乱丢垃圾了吗?
我以为,提升素质,还得让从公众心底提高对文明修养的认同、适应直至自觉,这才是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