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打击“挂号黄牛”
作者:磐石之心
前几天,有朋友抱怨说现在看病排队挂号很难,而且黄牛很多,比买过年回家火车票都困难。的确,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好医院,知名专家成了稀缺资源,看病挂号难问题非常突出。据一些专家透露,目前挂专家号的病人很多只是小毛病,去普通门诊即可处理,完全没必要挂专家号。都涌向专家,导致专家号资源被严重浪费,但是医院又没有利用拒绝普通病人挂专家号。
互联网能否解决“挂号难”么?
针对这个难题,网上挂号或许能够帮助解决,就如同登机网上预约、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等等。可惜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都未使用互联网这个最便捷,最普及,最先进的工具,仍然是靠现场排队。
其实,目前医患互联网平台也有很多,比如,39健康、120ASK等,但是都未有网络挂号服务,只是提供一些医患问答和健康资讯,仍属于互联网范畴,并非医疗范畴。听朋友说一个“好大夫网”推出了“预约加号”服务,而且这个网站拥有一个60多人的分诊团队,他们都有着医学教育背景,还有来自知名医院的临床医生,该团队会初步分析患者上传的资料,与申请专家提出的加号条件相匹配。
如果符合则通过申请,并在就诊前一天分别通知患者和专家。如果不符合,则向患者推荐其他医生。据统计,这个团队每天将处理近2万例新病例,并为近3万例老病人和医生持续交流。
通过网站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挂号,不用再没日没夜的排队挂号,而且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花高价钱挂专家号,既省钱又省心。所谓有需求,就有供给。这种挂号难的需求催生了“病情优先预约加号”医患平台,满足了病人的需求,是互联网服务生活的典型案例,也是一种创新。
医患网站不能走传统互联网模式
通过互联网看病,重要的是医生要权威。目前,类似的医患互联网平台有很多,比如39健康、120ask等,但是多数都是采取互联网的路子,大而全,新闻、资讯、健康保健等等都包括,而且只要有医生从业证就可以申请成网站医生,并回答网友提问,甚至有些医患平台还允许网友回答病人的问题。病人看病不能儿戏,贵在专业。所以医患互联网平台不能够采取做互联网的思路,而应该采取做医院的思路,这是绝大多数医患问答网站不具备的。
目前,社交网络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感受到开放性沟通的乐趣,微博正在热火朝天的发展中。但是针对特殊人群,特殊需求的开放式社交平台却并没有多少。比如,医生和病人如何更开放式的交流?如果医生去门户网站开微博,很明显是不合适的,一方面无审核机制,另外也无特定需求。
所以医生需要专业的医患平台与病人交流,这个平台越专业越吸引人。在互联网的时代,全国的知名专家资源应该被全国的病人所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即可实现异地诊疗,医生通过互联网拓展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而患者通过互联网更快的获得好的治疗方案。
互联网服务生活的大幕已经拉开
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多年,过去10年的中国互联网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娱乐”。而互联网的下个10年,则将从娱乐走向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互联网与生活服务的结合,医患互联网平台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多数医院仍未将此作为工作重点,只有依靠专业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其实,做一个类似“好大夫”的医患平台网站并不难,最难的是这个平台要以医院的运作模式来运作,而不是以互联网的运作模式。此外,这个平台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专家邀请,这也需要强大的专家拓展能力。
“网络分诊”模式的互联网平台目前比较少,但是在生活服务方面已经有很多先例,比如,酒店机票预定的旅游网、招聘网站等,那么“网络分诊”网站的终极目标是要成为携程,还是前程无忧,或者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