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谈地方政府 温柔问责能否真正解决土地违法根本?
《维权万里行》特约记者 陶凯龙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国土部、监察部、人保部联合通报了2009年度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国土部约谈了12县市主要负责人,就土地违法问题进行通报,要求被约谈地方政府积极整改。这标志着土地违法问责风暴正式启动。
据了解,被约谈的城市都是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15%,在全国范围月平均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排名靠前的城市。据央视报道,12个县市分别为:陕西省渭南市、山西省运城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湖北省襄阳市、黑龙江省铁力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山西省大同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辽宁省灯塔市、浙江省上虞市、辽宁省庄河市。
问责“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看来,这回国土资源部真的要动真格的了?
公众的一次次投诉和上访,新闻媒体一次次曝光,换来的只是约谈地方政府,难免让公众质疑:约谈地方政府,温柔问责能否真正解决土地违法根本?“从一再推后的时间表看,12月是国土资源部实施问责的最后期限了,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看到国土部有关如何问责以及问责结果何时公开的时间安排表——尽管此前国土部有关人士曾表示问责将‘既处理事又处理人’。”
之所以土地违法问题成为老大难问题难以解决不是缺少法律法规,也不是没有执法机关队伍,而是难以有力贯彻执行!从某国土部门无奈呐喊的:“开发商不听话,我们也没办法!”不难看出,难以执法或是渎职,背后难免有利益上的权钱交易。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之一,更是公民特别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正因为土地有着无法比拟的实际意义,所以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利益终结点。不惜动用公权力和行政执法人员以暴力血腥对于公众,不顾改变土地性质污染甚至破坏农田,没有绝对的好处作为动力,不会有人如此卖力!
按理说,国土资源部门是专业掌管土地的部门,在业务范畴内,应该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但是就偏偏当做熟视无睹的过客,执法者变成漠视者,监督机关成为看客,甚至为土地违法行为大开绿灯,助纣为虐,这一切为什么?
国土资源局是直属事业单位,与地方政府是一种相互协调关系。但是,遗憾的是为了一些政治或者经济利益,一些基层国土部门和地方政府达成默契,直接或者间接制造土地违法。土地可以破坏,个人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以及个人感情不能够破坏似乎吃那个味官场潜规则!
公众质疑国土部门约谈地方政府的行为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是否只是温柔的走过场?有没有可操作的执行力度?
实际上,执行力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唯一标准。只是转眼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国家出台了一项又一项的关于土地的法律法规,按照道理说应该杜绝和制止违法土地的问题了,可是事实恰恰相反,违法土地问题不仅仅没有杜绝和制止,反而愈演愈烈。如此看来,约谈地方政府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毕竟土地违法问题不应该走过场给公众看。
除了对官员的职级上的问责处分意义用法律给与严厉制裁之外,更根本的还是要涉及地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专家指出:切断依附于土地财政上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利益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一。在违规占用耕地、非法闲置土地之外,还应挤干其他的楼市泡沫。只有在这一系列组合拳之下,楼市理性回归才有希望,问责之风才不会再遭质疑。
只是,这样的执行力度,对于国家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具体执行的部门和地方政府呢?这个严峻的课题考验着他们,要知道公众时刻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