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下夜班时,见一位同事兴冲冲地往外走。问她怎么还不回家,伊说“去赶《让子弹飞》的凌晨首场”,后来便见她的MSN签名已经改成了“子弹击中我的心”。
这一点并不出意外。《让子弹飞》的确是一部能够击中人心的电影,并不是那种靠脉脉温情潜移默化的打动,而是稀里哗啦摧枯拉朽充满力量的击中——现在中国电影中,能做到前一种的不多,很多影片连故事都讲不囫囵,却喜欢生往“人性”上努,结果先把自己打趴了;能做到后一种的更少,这种“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痿”的拿捏,在这个欠缺思考形式大于内容的圈子,难度更大。
“子弹”的力量来自撞击,不仅是情节,还有角色的碰撞。做演员的其实都明白,在“子弹”这样一副全明星阵容里,如果你不使出浑身解数,立马就会被人给比下去。比如刘嘉玲,活生生靠着不多的戏份演出了“一衣不脱,艳冠全片”的妖娆风情;还有陈坤,终于在他很少涉猎的反面角色里有了不一样的面貌。
其实陈坤跟姜文、葛优、周润发一样,多少有着跟外表不一样的另类气质——姜文是藏在小眼睛下的明坏,葛优是躲在眼皮下的蔫坏,周润发是埋在眼神里的破坏,而陈坤睁大眼睛时可扮纯真,眯着眼睛就邪气盎然,偏这次又碰上个助纣为虐的胡万,烧杀劫掠不说,还要靠一碗凉粉“说死”张默,一场戏看得人后背发凉:这厮……真他妈坏!
3个月前陈坤聊天时曾说起拍“子弹”时的感受,他说“总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有戏的时候要调动所有的精力去演,没戏的时候却又会忍不住被别人的戏吸引,一直在旁边看,特别是葛优、姜文和周润发的戏,看了之后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气场’!”
也正是这种气场逼出了陈坤的邪和坏——演戏其实也是一项工作,大小角色都全神贯注,就如同职场里整个团队心往一处使,结果如何先不说,提升战斗力是必然的。
除了角色之外,“子弹”也可以看作是两代演员的碰撞——10月获得百花影帝后,陈坤曾经说过“属于我们的时代到了”,这话听着挺有点“抢班夺权”的意思,但“子弹”一出,就可以明显感觉到,见多识广的前辈们已经开始“反攻倒算”了——也是,姜文这拨演员怎么会轻易地将江湖地位让出去?无论从哪方面说,他们依然处于黄金时期,而陈坤这拨演员才刚刚步入黄金时期,两拨演员比拼的不仅是演技,还有个人魅力、气质修养甚至是波折磨砺带来的生活感悟。
从这个角度说,陈坤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时间,因为黄四郎已经是黄四郎了,而胡万还可以成为未来的胡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