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优酷远走他乡,上周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不去中国创业板?创业板推出的理由之一就是留住国内丰富优质的上市资源,而如今有了创业板,还是有很多资源远赴海外上市。尽管当当、优酷的未来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我们还是应该有所反思
从以往登陆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来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另一类则是传统行业中有所创新的中小企业。前者是由于股权架构以及盈利能力的问题,后者则多为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上市要求,从而选择去美国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大部分的海外企业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平台,百度、新浪等企业今天的成就就是最好的例证。
创业板从推出至今,除少部分的企业业绩蒸蒸日上,增长趋势较好外,相当部分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变脸。有潜力的上不了创业板,而没潜力的忽悠上了创业板;不会赚钱的企业被高估,而赚钱的企业被低估。这些怪象造成了资源的流失,痛心哪。那创业板的门槛该怎么设才好?发审理念是否该有些调整?
美国的市场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创新企业的判断不能简单地通过对企业的优劣进行,而是应该交给市场进行判断。过去、当前的业绩固然重要,但企业未来的成长性更为重要。谨慎选择没有错,但是过于谨慎会把一些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企业拒之门外,让他们被迫外奔海外。当当、优酷就属于这一类。优酷处于亏损状态,当当处于微利状态,当然满足不了创业板上市盈利标准这一硬性指标,A股市场更是遥遥不可及!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也应该随着创业板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这是创业板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创业板推出之初,为了保证上市资源的质量,严格发审,精挑细选,无可厚非。但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多发展之后,该是修补完善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