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画报刊文介绍画家傅以新


                          画如诗——记画家傅以新    
                                                   文/  蓝光

    山水画家傅以新具有诗人的情怀,也写有许多亟具感染力的诗词,但他从不自诩为诗人。然而,看他的画犹如欣赏一首首深沉而激越的诗章,因为他的画,充满了对山河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倾慕。从艺数十年,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南北,用心体味苍山的雄厚,清江的柔美,阳光的灿烂,月夜的幽邃。他的画,不论是早期的纯水墨,如《暾暾日出》、《喷薄千里》、《清光万里》,还是后来写实风格的《长流无尽》、《百泉汇流》、《大江茫茫》,都给人以强悍的力感和无穷的遐想。他能从看似平凡的景色中揭示美,从转瞬即逝的变化中获得灵感,予以强化和夸张,于是我们看到了《圣光》中映在白日中的纯红山峦,《晨日祥辉》中巨屏般的暖色山体,《夕阳西下几时回》中即将消失的落日余晖,《万里奔涛》中急浪争涌迸发的阵阵水雾,不禁会追随着他的目光、思维和笔墨,进入那诗一般的画境。


    六十年代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傅以新,至今保持着那时建立起的为山川立照的理念、与山川亲近的情愫。他认为,大自然不只赐予他创作的题材和灵感,更给予他精神和品格的熏陶。因此他必须经常“逃”出画室,走向真山水,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不仅陶铸了他的艺术,也强健了他的体魄,当你见到他在山石上捷步登攀时,一定会在实际年龄和估算之间产生错位。

    傅以新创作态度严谨,选材的视角异于常人。当生活的感受日渐变为清晰的画面,感情积累发展成奔涌的激情,于是在艺术升华的巅峰状态中诞生出震撼人心的画作,《崇山无尽图》甚至诞生于他骑车进入祁连山腹地的二十年后,山前的长云是他献给祁连山的洁白哈达。傅以新说他还有一个未了的夙愿,就是画内蒙,虽然还没有找到用国画表现草原的艺术语汇,但草原的辽阔,青空的浩瀚,呼麦的苍凉,马头琴的悠远,都已印入了他的记忆。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很快将看到他笔下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画卷。

     
            ——内蒙古画报2010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