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POLO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定价是关键


     

新POLO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定价是关键

 

    在中国A0级轿车市场上,从来没有一款车型像POLO这样令人关注。作为这一级别的顶尖车型,它2002年上市在中国上市之初曾让人们充满期待;之后的昙花一现又让人唏嘘不已,以至一度出现了“POLO将退市”传言;德国大众前董事长毕睿德关于“中国人不需要(POLO这样)复杂的小车,只需要简单的大车”这句反省之言引发了极大争议,既有“看不起中国人”这类充满民族情绪的说法,也有理性的“技术过剩”之说;2006年,价格较低的、“简单的”改款POLO上市,虽遭遇了从POLO的忠实拥趸到网络水军的强烈抨击,却从此来了个咸鱼翻身,出人意料地成了高端A0级轿车的王者,也是唯一一款月销量过万的高端小车。如今,新一代POLO即将上市,它该如何捍卫自己的王者地位,避免大起大落?

    实际上,新POLO面临的首要问题与上一代POLO一样,还是“技术过剩”及由此带来的高成本和高价格。在日本汽车专栏作家清水和夫眼里,新POLO的“高品质已经超越了作为一台紧凑型轿车的范畴”。但他说的是德国产的POLO。而国产新POLO则没有像德国原型车那样配备大众全球领先的TSI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和DSG双离合变速箱,也没有配备ESP这一最高级的主动安全系统,仪表板依然与对手一样使用注塑而非高级的搪塑材料,这固然会令一些人的期待落空,但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由博世最新8.2版本的ABS与CBC+EBA+ASR组成的“小ESP”、6安全气囊、激光焊接、前排座椅加热功能等,仍可以使新POLO在动力总成、主被动安全和品质上凌驾于竞争对手之上,可以满足这一级别轿车市场多数高端用户的需求,在技术、配置和制造工艺上具备了继承王位的资格。

    显然,上海大众决意避开老POLO当初叫好不叫座的陷阱,避免重蹈老POLO被迫缩水之后才火爆起来的覆辙,而是一开始就把新POLO的配置调整到相对而非绝对领先对手的状态,从而获得在成本和价格上与竞争车型对话的资格,这是一种理性务实的选择,也是经验使然。

    其实,过大的改变对新POLO来说是危险的,很有可能得不偿失。老POLO以同档次小车最高的性价比依然老当益壮,即使面临换代,月销量也一直稳定在万辆以上,比飞度、雅力士等直接竞争对手之和还多。所以,新POLO的最佳策略应该是相对保守,不仅是配置,更重要的是定价。目前,对手飞度和雅力士的官方指导价在8.7-12.98万元之间,老POLO为8.58-11.8万元,而新POLO尽管增添了不少新配置,价格也应保持在13万元以内,与竞争对手持平,方能维持绝对领先的地位。在德国,即便是44千瓦1.2排量的POLO,起价也在1.275万欧元,相当于10.9万元人民币;77千瓦1.2TSI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DSG双离合变速箱车型的起价更高达1.875万欧元,相当于16.65万元人民币。

    当然,无法保守的是外形。按厂家的说法,老POLO“圆润可爱”,而新POLO则 “刚毅简酷”。但这是否会使POLO失去一些女性用户?说不准。这是一个“中性化时代”,新POLO或许来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