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中山陵免费后,应加快申请世界遗产


11月12日,南京中山陵陵寝门票免费,对地方政府而言,免费不是目的,也不是政策的归宿,否则,免费就撑起了一个光鲜的面子。在10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评论节目中,我对中山陵免费开放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加快申遗步伐,这个问题拖不起了,西湖30年申遗未果,如今痛定思痛,这个教训不能重蹈。

巍巍中山陵



中广网南京10月21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近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1月12号,也就是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开始,将免费开放孙中山先生陵寝,即博爱坊向上部分,包括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我们知道目前中山陵园风景区主要由中山陵、灵谷寺、音乐台三个部分组成,包含这三个景点的门票是每张80元。而中山陵园风景区每年2亿多元的门票收入有85%就来自于中山陵陵寝。现在中山陵免费开放了,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没有了。那么门票日入百万的中山陵怎么会在众多国家5A级景区一片涨价声中选择免费呢?每年几亿的门票收入将如何弥补?我们马上连线文化学者裴钰:


  主持人:裴钰,您好!这次中山陵应该是继西湖环湖公园之后,全国第二家免收门票的国家5 A级景区.我们知道像故宫.黄山这些著名的5A级景区门票都在涨价,为什么中山陵这个时候不涨反降呢?您对此怎么看?
  裴钰:我认为一味的涨价和完全的门票免费开放这两个模式,两条道路我们应该细心的分析,不能说哪条路好哪条路不好,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杭州西湖环湖公园免费之后,它的具体的数字是怎么样呢?也就是说杭州市在西湖免费之前的前四年,1999年到2002年,它每年接待国内游客量平均增幅是5.8%,但是免费之后这个增幅上升到6.1%,实际上增长了0.3个百分点,这个数字不是很大的。我们再看到杭州在免费之前的前四年,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幅是15%,免费之后04年到07年国内旅游年均增幅13.7%,旅游收入的增幅反而降低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门票免费实际上对游客的刺激作用和拉动作用很有限,同时对集中旅游收入的增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所以我们说对门票免费我们要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简单的加以赞扬。


    主持人:不过还得说原来中山陵的风景区有每年2亿多门票,有85%来自于中山陵的陵寝,现在这儿免费死社会效应有了,但是经济效应怎么办呢?这么大的收入空缺应该怎么弥补?
  裴钰:中山陵每年购票入园数大约是350万人次,80元的门票计算,每年年收入是2.8个亿,就是中山陵陵园,怎么办呢?两个办法,一是加快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其实不仅是中山陵,包括现在西湖也在全力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个景区归根到底要面向海外、面向国际游客,这个时候世界遗产有助于提高你的在世界的品牌影响力。
  第二个叫科学的深度的开发,比如要开辟多层次和多品级的住宿休闲区域。
  第三个增加产品创新,比如说中山陵的办业仪式要加强一种叫仪仗服务,第二个中山陵景区有200多个景点,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观光游山的巴士服务,一个大巴车带着游客从山脚到山顶遍游200多个景点,目前巴士服务还是没有。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两点,第一点加快申请世界遗产,第二要进行科学的深度的开发,过去过度的依赖门票,其他经营能力不是非常理想,比如中山陵把门票收入排出去,非门票收入每年就有不到两千万,在它的门票收入2.8个亿,这说明深度开发的空间是很大的,所以必须进行深度开发,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


  主持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本想象可能是少了一条腿,但是现在看来即便是免费也是可以两条腿走路?
  裴钰:可以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