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尘封的往事


    6年前在银川公交车上的做了一件小事情,不料几日后因为文中的老太太携女儿到报社给我送锦旗并当场下跪,引得被很多同事围观,“敏感好事”的新消息报记者未经我的同意便捅在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并开设新闻热线栏目与广大市民展开互动,一下子我便成为热心读者心中的“雷锋”式人物。后来的几天里,各家报纸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深入挖掘、深入报道,周围的熟悉我的人也纷纷打电话或发短信来,有称赞我做的对的、也有讽刺我不成熟的,突如其来的各种声音令我不知所措。父亲也打电话来表示了他们老俩的担心,毕竟我在明处人家在暗处。

   情急之下,我赶紧找到报社领导要求停止相关报道,领导说不仅不能停止,而且还要号召行业内学习我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我苦苦和领导磨了半天嘴皮子,领导总算勉强同意给各媒体新闻部统一思想,“封杀”后续报道。可最先发稿的记者不干了,他说还等着这篇报道获新闻奖呢。直看到我有点翻脸的意思了,这哥们才算答应放过我。今天,有个多年未见得朋友发邮件寄来几篇他收集到的当年有关我公交车上的报道,说偶尔在网上看到的,没想到我居然还有此壮举,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他依然很感动,并说如果他碰上了这种事情也绝不会袖手旁观。我很开心收到这个邮件,让我又想起一段尘封的往事。

附文:

               面对恶行我们该不该沉默
 
    (本报讯雍斌 )李东星在公交车上目睹一对情侣因琐事殴打一名58岁的妇女,他挺身而出制止恶行。但当警察赶到后,车内竟无人愿出面作证,乘客明哲保身的做法令李东星心寒。事情过去半个多月了,至今还有好心人劝李东星,为这件小事出头,还得提防打击报复,不划算啊!

    5月25日下午,李东星在银川百吉饭店旁等24路公交车,车到站候车人争先恐后往上冲,一位准备下车的大妈被挤得东倒西歪下不了车。此时,一个向车上猛冲的小伙碰疼了大妈,两人发生口角。小伙子在大妈下车瞬间用手推搡了一下,大妈骂了几句,没想到和小伙在一起的一个女孩冲过去抬脚直踹大妈,又重重给了大妈一耳光。紧接着,这对男女围住大妈大打出手。

    车上乘客无人出面劝阻,一个劲地催促司机赶紧开车。李东星拨打110报警,同时亮明记者身份,呵斥青年男女住手,要求司机师傅立即停车。此时,车行进到了新华商城站,车上许多乘客纷纷叫喊着下车。门开了,那一对青年也想下车,被李东星拦住。

    车上有位大姐谴责两位年轻人不该打老人,并说现在正在讲“八荣八耻”,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能忍心对老人下狠手。话音未落,打人的小伙一句:“关你屁事,哪凉快哪呆着去!”噎得那位大姐再不敢说话。

    110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骚动起来,纷纷要求司机开车。这时,打人的小伙突然恶狠狠地冲过来夺李东星的证件。关键时刻,110民警赶到,警察请乘客为打人事件作证,乘客们不是摇头就是说没看清。恶行有恃无恐,群众如此自保,那一刻,令李东星倍感心寒。

    事后,李东星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做了证明,被打的大妈也接受了治疗。老太太在女儿陪同下来到本报,将一面写有“见义勇为声张正义”的锦旗送到美术编辑李东星手中。

    各位读者,见义勇为是美德,但见义勇为者往往要承受额外的心理负担。在这起事件中,对打人青年、沉默的乘客、站出来的李东星应该如何评判?今后,遇到坏人坏事该不该做斗争?就见义勇为而言,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我们盼望着您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欢迎拨打6024110。(据据2006-6-4《新消息报》)

 

两青年对老人拳脚相加 李东星公交车上向恶行说不 

  6月5日,两名民警找到新消息报社的美术编辑李东星,了解5月25日在银川市24路公交车上发生的青年人殴打老人一事。作为事件中20多名目击者中仅有的两名证人之一,李东星还是见义勇为、阻止事态恶化的好人。

  5月25日下午4时多,百吉大酒店24路公交车候车点站满了等车人,一对青年情侣在站台上举止亲热,引起了新消息报社美术编辑李东星的注意。几分钟后,公交车进站,人们朝车门挤去。车门打开,男子迅速往车上挤,致使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无法下车。老太太生气地朝男子说了一句,不料,未上车的女子冲上去,朝老太太肚子便是一脚。老太太抓住女子的衣服跟着上了车,女子反手向老人脸上掴去,男子上前帮忙,两人对老人拳脚相加。李东星见状赶紧拨打110报警,而车上其他20多名乘客竟无一人出来阻止,售票员假装没看见,司机也无任何言语。

  李东星放下手机急忙喊:“住手,你们两个年轻人怎么能对一个比自己母亲年龄都大的人动手呢?”李东星强壮的身体使男子怯意地停手了。此时,面如土色的老人已经瘫坐车上。李东星亮明记者身份,要求司机停车。车门打开后,部分乘客赶紧逃离“是非地”,青年男女伺机逃走,李东星马上堵住车门并让司机把门关上。旁边的老大妈悄悄告诉李东星“不要管,他可能有刀”。大约僵持了15分钟,警察还没有来,男子指着李东星的鼻子要求出示记者证。李东星把工作牌拿出来,男子企图抢过去,“手拿掉,别脏了我的记者证。今天这事我管定了。”李东星坚持着。

  警察到现场后,青年男女矢口否认自己打了人,车上的20多位乘客竟然也表示“对此事不清楚”,惟独李东星当场指证。知道了此事的朋友笑说:“李东星快40岁的人了,竟做出这种‘不成熟’的事”。李东星说,看见跟自己母亲一样年纪的人被打,怎能忍心。

  点评:编完此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有令人尊敬的同行感到骄傲,也为对可以做自己母亲的老人拳脚相加的青年感到愤怒,为面对不良行为冷漠旁观甚至连作证的勇气都没有的乘客感到悲哀。殴打老人的青年必将得到应有的惩罚,冷漠的人有没有进行良知的自责?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应有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否则,今天对他人的冷漠,就是明天他人对你的冷漠。(据2006-6-8《宁夏日报》裴云云)

     后记:一些民警看到文章后感慨颇深 ,他们认为,李东星能在众人漠视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正因为一些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才给民警执法带来了困难,也让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民警们表示,如果每个人都来参与社会治安,危害公众利益的事情就会逐渐减少;如果大家都能换位思考一下,面对孤立无援的人你就会挺身而出。就此事件,民警鼓励大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像李东星一样出面制止。如因情况特殊无力制止,至少应及时拨打110求助。此外,办案民警还表示,目前公交车上发生的纠纷相对出租车来说少一些,但他仍建议乘客、司乘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素质,主动遵守乘车秩序,以减少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打人女青年已被治安处罚 本报记者举动受赞赏
  
   本报讯(记者 方海鹰)6月8日,宁夏日报头版刊登了《李东星公交车上向恶行说不》的文章后,引起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6月14日,记者从办案民警处获悉,殴打六旬老人的女青年目前已被治安处罚,许多民警对本报记者的举动大加赞赏。 (据2006-6-8《新消息报》 方海鹰)


                       东星,好样的!
 
    我是新消息报百姓杂言和都市生活的热心读者,还是一位经常投稿的作者,知道和“认识”李东星是缘于看他的画,他的画总能够使版面上刊登的文章有现场再现的作用,那些惟妙惟肖的简笔画或者水墨画总能使那些故事更加生动传神,起到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作用。有几次自己的文章经过东星的配画,意境有几分神似,感觉非常惬意。
    当看到《宁夏日报》6月8日一版的《李东星公交车上向恶行说不》的报道时,心里对这个未曾谋面的美术编辑和画家充满了敬意。报道中记录了6月5日在乘坐24路公交车时,蛮横青年对老人拳脚相加,众乘客视而不见时,李东星勇敢地站出来阻止事态发展,同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警,并向警察当场指证的事。不由地在佩服他业务精深的同时对他的高尚人格发出叹服的声音:李东星,你是好样的!
    人人都明哲保身遇到恶人恶事就视听蒙蔽,或者以各样理由迅速逃离“是非地”,就是不离开也不敢出来作证的情况下,为什么李东星能够站出来大吓一声进行阻止,并且亮明自己的记者身份,这是需要爱心、良知、胆量和勇气的。东星说“看到跟自己母亲一样年纪的人被打,怎能忍心?”东星是善良的,面对弱势,冬星是柔情的;而一声“住手!”却显示了东星的勇敢,面对邪恶,东星又是阳刚的。
    至于“不成熟”,我认为东星是真正的成熟,我们应该鄙视和唾弃所谓的“成熟”,我们赞扬东星这样的“不成熟”,如果人人都“成熟”到连老人被打都冷漠不见的程度,那我们的社会将是怎样的“不成熟”,生活在对邪恶胆小如鼠,对邪恶畏惧胆怯逃之夭夭的社会,我们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如果被打的是自己的母亲或者亲人,我们又该作何感想?试想如果冬星缄默不语,把自己混同于那些漠然的目击者,谁也不会知道那天李东星也在现场。可是李东星这样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他也畏惧也沉默,他会感到不安,他会责问自己的良知,他会内疚。可是偏偏我们的冷漠者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感觉才逃避,试问面对东星这样显得有些势单力薄无人相助的正义者,那些“成熟者”是否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自我拷问?如果人人都麻木到没有感觉的地步,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如果没有李东星站出来,可以想像那两个青年对老人的伤害可能会更肆无忌惮,而他们可能会向犯罪的深渊滑得更深,东星在阻止老人被打的同时也在拯救青年。为有这样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骄傲,为有东星这样的男子汉感到欣慰和希望!(摘自《敏思博客》作者: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