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公益活动没能像人们广泛冀望的那样,由政府部门发起、策划并组织,整个活动如火如荼地延展至今,甚至不见任何一个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介入。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向这所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医院表示敬意。尽管,不排出策划者的初衷只是为了一场“高明”的品牌推广秀,但隐藏在它背后的公共意义还是足以让人感动。它用一组组“体检数据”在如此真切地提醒我们: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些颠沛流离、辛苦劳作的农民工——让他们在春节期间,能够平安健康地回家过年。
全国最大一次公益“免费体检”
北京娇子妇科医院临街的大道上,车水马龙,给人的感觉是乱的不能再乱,只有一楼门诊大厅里的气氛让人觉得安静。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标语,火红的布底长幅上,剪贴着“平平安安乐清打工,健健康康回家过年”14个金黄色大字,令人愉快而充满温情。
数十位农民工正排着长队,在白衣护士温和的指引下填登记表、量身高和血压,还有一对刚做完特定体检项目的民工夫妇,坐在长条木椅上享用着医院提供的免费早餐。他们的表情都有点怪异,不知所措的欣喜中夹杂着些许疑惑,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还相互窃窃私语着。毕竟,习惯了城市中太多不公平和欺压的他们,对一家民营医院在2010年这个寒冷冬日里,提供的这项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免费体检,还是感到有点“受宠若惊”。
“我来北京打工7年,只领到过免费的安全套,这是第一次有医院免费为我们农民工做体检,而且还是10来项‘体检套餐’,查血、尿检、B超和胸透等等都有。”11月12日,一名刚完成体检的工厂保安对记者感慨道。
11月5日—25日,北京娇子妇科医院联合《娇子医界名家》杂志社推出大型公益活动——“为在北京农民工免费体检”,这在全国属首次大规模关注城市农民工“健康”问题。截止11月12日,仅7天时间,已有近2000农民工报名,其中有648人已接受体检,社会反响巨大。很多先前对这个消息满腹狐疑的农民工,在同事、老乡试探真伪之后,也开始蜂拥而至。对他们来说,这实在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机会。
北京娇子妇科医院一名接听报名电话的工作人员估测:“按照现在每天报名的趋势来看,可能过不了几天就会超过5000人。”
“整个免费体检活动原计划在11月25日结束,但考虑到前来报名的农民工特别多,春节后还要继续,至少要把已经报名的农民工体检完。”11月12日上午,在北京娇子妇科医院9楼,该院实际投资人、董事长林晓先生这样言之凿凿地告诉《新周报》,他的神情显得并不轻松,农民工如此踊跃前来报名参检的盛况,实在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对这次公益活动,北京娇子妇科医院追求尽可能的完美,对每个细节都考虑的十分周全。为了让早晨赶到医院抽血的民工不饿肚子,医院在完成体检后为他们准备了豆浆和鲜肉包。分发早餐的护士小孙告诉记者:“豆浆里的加的是白沙糖,不是糖精,这是院长专门找点订的豆浆。”
有一名护士告诉记者:“就是这条‘平平安安武汉打工,健健康康回家过年’的标语,也让医院领导颇费了翻心思,反复修改了好几次,你看,多贴切呀!”
其实,对那个悬挂在一楼门诊大厅楼梯口处,让策划者费尽心思的温暖如春的标语,前来体检的民工们也知道,这不过是医院的一种祝福,离他们的现实生活还很遥远。
“但我知道这是专门为我们定做的标语,看起来就让人高兴。”56岁的四川籍建筑工老田对记者说:“真是个好标语,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会墨水的人就是会说热心话。”
周俞,北京娇子妇科医院企划部主任,他是“平平安安武汉打工,健健康康回家过年”这条温情标语的策划者,他的创意初衷其实非常简单:“农民朋友到城市里来,一年上头为生计辛苦奔波,到了春节都希望能‘平安健康’地回家过年,我想表达的是每个农民工最朴素的愿望。”
商业炒作与“公共意义”之辩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医院,在没有任何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援手之下,为何要独立策划这样一项大规模的针对城市农民工的公益活动?
一位与北京娇子妇科医院相同规模的民营医院院长私下告诉记者:“毫无疑问,这是北京娇子妇科医院的一个商业品牌推广策划。”但这位人士不得不承认:“这个策划的确非常成功,至少社会效益是好的”。
在接受《新周报》的采访中,北京娇子妇科医院董事长林晓,这位院方高层,坚持认为此项活动的公益性是不言而喻的,他对同行和业内人士称其为“炒作”的言论不予置评。他还告诉记者,仅2004年一年花在北京市本埠媒体的广告费总投入就有1200万:“这次公益活动的整个费用估计在300万以内,我们追求的是社会和经济效益都令人满意,如果单纯的认为是为了扩大医院知名度,我不承认。”
尽管这家民营医院可能涉嫌“蓄意炒作”的传闻,使诸多主流媒体对此的报道介入显得非常警惕,但作为官方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还是对此做了详尽的报道,而且点出了“北京娇子妇科医院”的医院名称。
11月6日,新华社特别指派两名文字和摄影记者,对北京这次规模空前的免费体检活动进行了专访,11月7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文字和图片新闻通稿,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
“报道之前我们也曾担心会不会中了这家民营医院‘炒作’的圈套,但经过慎重考虑,我们认为实事求是的报道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名参与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告诉《新周报》:“我们独立报道此事件的最大意义在于,已经出来的体检结果显示,农民工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家民营医院的做法至少客观上为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民工健康状况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贡献的医疗参考资料。”
据该院负责人向《新周报》介绍,已经出来的500多份体检结果显示,竟有40%以上农民工存在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远低于城市同龄市民平均健康水平。结果发现,农民工最大的健康问题是乙肝,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在体检农民工中已占20%以上比例,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发病水平。而与饮食条件、工作环境相关的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与劳动强度相关的肌肉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则更为普遍。
“这个通过对大量农民工免费体检得来的体检结果,非常具有医疗研究价值。”
北京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一名姓张的官员认为:“虽然只是管中窥豹,农民工的真实健康状况,可能远比现在的体检结果严重,但毕竟它为我们了解农民工的健康状况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参考数据。”
不仅在北京,而且在全国,如此大规模针对农民工进行的免费体检,这还是第一次。
据记者了解,在拥有庞大民工数量的北京市,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或者医疗机构对在京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做过这样大样本的调查,唯一的一次涉及是在2004年8月,当时北京卫生部门为配合一项健康教育项目,在全市6个餐饮企业随机抽取842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2.5%,健康行为合格率为63.4%。
而实际上,目前来参加北京娇子妇科医院免费体检的绝大多数农民工,很多都不属于最困难的一类,由于怀疑免费体检的真实性、请不动假或者消息闭塞等原因,没能来的更需要医院提供医疗帮助的民工还非常之多。
“即使这次体检活动能为5000民工提供服务,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引起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健康状况的普遍关注,能达到这个效果,就算是我们医院的贡献!”北京娇子妇科医院董事长林晓向《新周报》表示。
城市农民工患病现实
今年19岁的袁娜,是这次被查出患有乙肝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北京娇子妇科医院的许医生对她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女孩高高的瘦瘦的,笑起来很甜,她总是反复地问我,这个结果会不会是搞错了?”袁娜来自湖北孝感农村,到北京已经3年,在酒店做过迎宾,也当过“酒推”,今年4月到一家减肥美容中心工作,这些工作的共同点就是一班制,从上午8、9点钟开始到晚上10点钟以后才结束。工资都不高,现在袁娜每个月包吃包住外能挣到400元。袁娜不知道是如何染上这个病的,她现在最担心的是店老板知道后让她卷铺盖走人,她没有考虑怎么治疗和控制病情,她没有钱,农村的父母也没有。
袁娜的遭遇,只能算是众多城市民工中一个极其普通的案例。
城市农民工的患病率正在逐步增加,他们看不起病已是不争的社会事实,“小病拖,大病挨,病重才往医院抬”、“打工三五年,一病回从前”……这些广泛流传着的顺口溜,让人明显能够感受到面对疾病时民工的那份沉重和无奈。农民工:这个让上至国务院总理下到每一个城市居民都无法忽视的群体,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用粗糙的双手,完成着每个城市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但他们的声音很微弱,也缺乏表达的渠道。
2005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对外公开披露的一组农民工健康状况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绝大多数是城市农民工。这份权威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报告各类职业病发病数为10467例,其中尘肺病发病数占了80%,急、慢性中毒约占20%,而这些患病人群有80%以上为农民工。
报告指出:城市农民工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报告结论认为:所以,加强对农民工的身体健康的保护,将是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健康管理的重点。
无独有偶,黑龙江一家媒体在日前一次针对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哈尔滨市有近七成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许多农民工因长期从事超负荷重体力劳动,导致慢性病和各种疾病缠身,每年因各种疾病和安全等问题发生死亡的农民工数量逐年上升。该报记者在采访了上百个建筑工地发现,农民工的劳动、住宿、饮食、饮水等问题严重,70%以上的建筑工地的农民工生活工作条件恶劣,农民工吃的是白菜土豆汤,喝的是自来水,冬天住的是铁皮搭建的工棚,床铺是用木方子和铁丝搭成的上下铺。许多人身体吃不消,患病后只好吃些消炎药带病干活……
农民工不仅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更为雪上加霜的现实在于,他们微薄的收入无法支撑昂贵的医疗费用,大多数农民工有病后唯一的选择是“拖”和“熬”,他们对上医院看病充满了恐惧。
在2004年底一次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敢于直言的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指出,中国农民(包括农民工)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的人数有一半。这位值得尊敬的副部级官员忧心仲仲:“可以说,很多农民如果生了大病,他一年的现金收入尚不能支付住一次院的费用,疾病是农民致贫或返贫的主要原因。”
而这次前来北京娇子妇科医院的上千农民工也同样面临着无钱看病的问题,虽然体检免费,但治疗费用在很多农民工看来,仍然无异于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无论如何,让关注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医学专家和社会人士感到欣慰的是,种种迹象表明,农民工患病率正成倍增加的事实,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消息透露说,国务院将有议案讨论——如何用制度来保障城市农民工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免费治疗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