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垃圾,店长不能垃圾
作者:张一骋
原载<<店长>>杂志
“垃圾店”“弱质店”“亏损店”是指在一个系统内长期处于亏损状况的门店,甚至有些系统为了掩人耳目,还专门为这类型店铺编制一些特别代号如“红线店”,对于搞门店营运的店长来说,在职业发展生涯中难免跳槽到不同系统,更难免碰到各种类型的店铺,在条件好的店铺,优秀的店长往往能锦上添花,在条件差的门店,有时优秀店长可能也无能为力,而不得不感叹“碰上这种烂店只能怪自己运气不佳”。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笔者曾在不同系统工作,也亲眼看到过“垃圾店”问题给不少店长带来的悲欢离合,下面结合曾经发生的案例谈几点看法:
首先“垃圾店”的成因,无可质疑“垃圾店”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门店拓展的原因,也有商品供应的原因,还有门店管理的原因,还有公司整体模式转换的原因等等,对分配到这种门店的店长来说,需要充分分析导致门店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逐个解决门店所面临的问题,把“垃圾店”改造成“正常店”,甚至是“优秀店”。
案例1:王店长是一名有多年经验的优秀店长,被营运总监点将到某“垃圾店”,扭转局面,王店长到该店充分分析该店的商圈,周围竞争对手,商品结构,价格优势,员工士气等方面因素后发现,该店具有非常好的店铺结构,商品丰富,价格优惠,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顾客,原因在于拓展部门选择门店时考虑的是该地区的未来发展,而该店周围的工业区恰逢08年金融危机,大量工厂关门,导致客源不足,而位于商圈外的顾客基本不知道该店的存在。王店长认定该店“垃圾”是暂时的,只要解决好客源的问题,该店可以很快摘掉“垃圾店”的帽子;为此,王店长向区部申请支持开通多部到达商圈外的免费购物大巴,还创新的提出“来购物,报销车票”的营销方案,不出半年,该店已经成为了“正常店”,王店长也因为扭亏有功升任区总。
点评:患难见真英雄,不少我们认为的“垃圾店”并不垃圾,处理好了就可以象王店长一样成为步步高升的跳板;
案例2:刘店长才20多岁,刚刚升任店长,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半年前公司在东北地区开设了一家门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刘店长带着大家的祝福与期待欣然从南方飞到遥远的东北主持扭亏工作;该店从签约时就不为众人所看好,一则公司商品网络在南方,北方基础基本为零,另外该门店结构不佳,拐弯抹角,顾客动线很难规划,最致命的是在不足500米的地方某国际巨头马上要开一家大卖场,不足1公里的地方是当地最大,生意最好的一家商场。刘店长到任后才发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烂摊子,要商品没有,要钱没有,要人没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苦苦支撑几个月后,该店和刘店长一起双双下岗了。
点评:刘店长不谙世事,为拓展部门的选址错误而背了黑锅;
案例3: 张店长为人有霸气,从事营运多年,所向无敌,但是有个缺点目中无人,因此与不少上级和同僚关系不好;特别是对新任营运总监颇有微词;这不在一次店长大轮岗中,被营运总监发配到该公司称为“杀人店”的某垃圾店,并被告之给三个月时间扭亏,不然走人,张店长对天长叹一声,第二天就递交了辞职报告。
点评:无可否认,任何系统都有那么几个老大难的门店,大家心知肚明,关门是迟早的事,在关门之前,这种店就被用来“挥泪斩马谡”,张店长的不幸应该能让他吸取教训。
案例4: 郝店长人称不倒翁,她不但做过商品,还做过人事工作,转职到营运后被分配到某“垃圾店”任店长,同僚们无不对其营运生涯捏了把汗;然而郝店长不愧为不倒翁,到任后,先对门店进行了大盘店,把门店历年来的问题,亏空统统摆到了上司面前,然后郝店长积极提出整改报告给上司,该报告要求公司财务,商品,人力,资产等各个部门对该“垃圾店”给予倾斜支持;同时郝店长组织员工军训,打扫卫生,员工游玩等活动,受到员工的一致拥护,尽管业绩还是一如既往地没有改善,但郝店长俨然成为了优秀店长的典型,不久就被公司委于其他重任。
点评:店垃圾,店长不能垃圾,郝店长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很多无力回天的情况下,不如作好本职工作,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