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除了金牌,我们还可以追求点啥


    广州亚运会,中国队目前的金牌已经突破了190枚。成绩可喜可贺,向中国健儿致敬!

    这些天,在单位或者家里,大家对亚运会的兴趣似乎并不大。也是,一个亚洲的运动会,关注度自然无法跟全球性的运动会相比。再说,中国队一骑绝尘,金牌数第一已经没有悬念,只是最后得多少块的问题。

    中国竞技体育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群众体育的水平也在水涨船高。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群众性体育广泛地开展起来,才能说这个国家具备了坚实的体育基础,老百姓的身体素质才会真正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实际情况呢,中国的群众体育恰恰不容乐观。而且相当不容乐观。

    大城市的状况大家估计都会知道,城市里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真正供市民活动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很多人生活条件好了,纷纷“鸟枪换炮”买了汽车,出门就钻进汽车,回家就倒在沙发上。试问,有多少人每周能有运动的时间?有多少人养成了经常锻炼的习惯?而小城市,情况也好不到哪儿。我老家所在的一个地级市,以前还能经常见到锻炼的人。现在呢,据我老爸说,年轻人忙着赚钱、上网玩游戏、打麻将打扑克,只有一些老年人还能悠闲地出去打打球。而且,整个城市的活动场所越来越少。而对于农村来说,就更不用说了,老百姓的很多体育项目因为基础设施的缺乏,根本无从谈起。

    这种状况下,如果我们只沉溺在金牌第一的梦境中,只能是自欺欺人、粉饰太平。

    一个大型体育运动会,如奥运会、亚运会,开了之后,金牌拿了第一,并不是等于万事大吉。的确相关领导的政绩是有了。但是如果只是为了金牌这个政绩,我觉得花费巨资和精力办一个运动会就等于白花了。

    通过运动会,我们还可以收获什么?对全民体育健身的普及和推进、对公民社会建设的推进、对人文素质提升的推进等等,有大把的事情可以做。很多人记忆犹新的是,北京的奥运会开了之后,一些街头又回归了脏乱、无序,一些人的文明素养并没有太大实质性提升,许多道路重新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拥堵,空气仍然和开奥运会之前一样,甚至还越来越糟糕。

    说到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力的增强,金牌第一的象征意义其实已经逐渐在开始下降。当年老女排连夺世界冠军而带来的民族狂欢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也许,除了金牌,我们还可以追求点啥。这种追求,可以抛弃政绩,可以更多考虑我们每个人自身美好的感受、自身的健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