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院外活动 首获成功
五 第一次院外活动的成果破产法起草小组宣告成立(一)
身在中南海,言出大会堂,破产法得到化学家的支持
人大代表提案一周后,中南海动起来
走马上任破产法工作小组组长
记者朋友给我戴上“院外活动家”的帽子
作为国务院直属机关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按理说,促成国务院提出破产法草案较为方便。至少,我在中南海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其领导人写信,不必贴邮票,只要往内部交换的文件袋中一放就发过去了。我为破产法先后给国务院正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副委员长以及中共中央总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写过几十封信,但绝大部分都没有回音。
实在忍不住,1984年5月中旬,我给负责立法工作的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顾明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秘书小张。张秘书问我找首长有什么事。“我上月给顾主任寄的一份关于制定破产法的建议,不知收到了没有?”
“已经收到了。”
我很高兴:“顾主任看了没有?”
“已经看过了。”
我更高兴了:“顾主任说了什么没有?”
“什么也没说!”
这时电话里是短暂而又难耐的沉默。按理,我应当放下电话了,但我忍不住还是多问了一句:“你看有可能在立法计划中排上队吗?”
“绝对不可能!”
我急了,冲口而出:“为什么绝对不可能呢?”
张秘书这时似乎已经表现了极大的耐心:“这你还不知道?我们国家立法起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自上而下,总理、副总理指示,需要立个什么法,列入立法计划;一条是自下而上,譬如说,统计局提出要立统计法,邮电部提出要立邮政法,铁道部提出要立铁路法,有关部委报上来,我们平衡一下列入立法计划。从来没有什么个人提出要立什么法的,所以你曹思源建议制定破产法,恐怕永远也排不上队。”
看来,在红墙之内是无望了。放下电话,我信步走出中南海,往南来到人民大会堂,眼前一亮,那儿正在举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何不找人民代表谈谈?对,就这么办!
后来几经联系,终于约见了著名化学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温元凯先生。见面的屋子里人很多,我很难插得上嘴,更不可能从容游说。我干脆等到最后与他一起“打的”往回走的路上,在出租车内跟他鼓吹了一番破产法,他原则上表示赞成。约定明天傍晚在他的住处继续谈。
《破产风云》连载五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