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在哪里?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企业在学习之路上遇到的困难不只是这五个,企业不同,问题也就不一样。而我列出的这五个难题,是大部分企业将会遇到的,也是必须克服的,如果解决不了,就谈不上企业学习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从解决这五个难题中提取经验,学到方法,在遇到其他问题时,多少就会有一些应对的思路了。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这五个难题。
问题一:构建完善学习系统成本较高
在这里,成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有形成本,比如资金设备等,一个是无形成本,比如时间精力等,很多企业都想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但是,当开始着手做的时候,却发现需要很大的投入,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就开始犹豫了,作为企业,必然会考虑投资回报率的问题,举棋不定的结果是:大部分企业不走这步棋了!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把企业进行一下划分。对于很多大企业,比如世界500强,他们每年在构建学习体系上的投资,甚至超过中国很多企业全年的营业额,这就是说,想要中国企业也拿出这么多钱来建立学习系统,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有形成本来看,很多企业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构建学习体系呢?
同时,我们也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是不是只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就能建立一个高效的学习体系呢?现实情况给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近些年流行的企业大学潮,一时间催生了很多大学的诞生,比如海尔大学,平安大学等等。可是到目前为止,真正良性运转的有几家呢?事实是,很多企业都是赶时髦,时间久了,也就不再管了,因为若想真正把企业大学办好,除了钱以外,无形成本的投入更加重要,当有形成本对企业不是问题时,他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学习体系?
问题二:外脑难寻
如果把企业比作人,企业内部的智慧就是企业的大脑,那外部的智慧就可称做外脑了。随着中国管理咨询培训行业的兴起,企业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外脑,如何能借助外部的智慧来帮助企业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说来也奇怪,外脑本来就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现在问题还没有解决,反而生出了更多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啊!
企业想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学习体系,适当的借助外部力量是必要的,如果操作得当,回报也是非常大的。而所谓的外脑难寻,实际上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适合自己的外脑不好找。目前中国的管理咨询和培训市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鱼龙混杂。市面上的大师越来越多,好不容易请个回来,一出手竟然是个二把刀!想要找个货真价实的专家,还能够适合自己的企业,看来只能请菩萨保佑了!
第二层含义是,外脑也是很贵的。有水平的外脑大都开价不菲,某些知名的培训师,一天内训开价几万块,甚至是十几万,这对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简直就是天价啊!而这中小企业,正处在成长阶级,恰恰是最需要外脑提供思路的!
所以,面对真假难辨的大师,面对漫天要价的名师,企业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找到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外脑?
问题三:员工参与度不够
在企业学习的实践上,优秀的企业更多是发挥内部员工的潜力,也就是激发内部的智慧,这样,企业不至于对外脑形成依赖性,因为外脑毕竟不是自己的,同时,企业能够形成一个内部成长的良性循环,这对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大部分企业在员工参与上遇到了问题。就像员工抵制公司强行派给的培训一样,员工对公司在构建学习体系上的措施也不买单。对于企业学习而言,开放和分享是极其重要的两个原则,但是,私下里都非常活泼的员工,在分享自己成长时更多的是保持沉默。很多公司启动了知识管理计划,希望把公司的经验累计下来,甚至是专门搭建了知识管理的网络系统,但是,系统有了,却不见人影儿,这和系统构建者的预期相差十万八千里!员工参与度不高,直接导致的是学习文化无法形成,企业又重新回到了在后面推员工的状态。更可怕的是,一旦大家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再想启动学习计划,就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必须解决的是:如何才能让员工自愿加入到企业学习中来呢?
问题四:学习效果评估困难
效果评估应该算是历史遗留问题了,这个问题应该从培训的评估开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法,准确的评估每次培训具体产生了什么效果,到底投资回报率如何。现在,这个问题又落到企业学习头上了。上面我们提到过,构建学习体系是需要投入成本的,企业是一个盈利组织,必须考虑的是这部分投入是否有产出?产出如何?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有些时候,学习体系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看不到的,有的是短时间内无法显现的,而要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估,就非常的困难。但是,对于企业的投资人和股东而言,这些似乎都是借口;而对于一些追求短期利益的管理者而言,顺势就把构建学习体系的计划搁置了,因为学习被看做成本。不管谁对谁错,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要寻找一些方法来衡量学习的效果,那么,这些方法是什么呢?
问题五:学习状态很难持续
彼得.圣吉之所以把他的书取名为《第五项修炼》,我想大概是因为学习的过程就和修炼一样,需要持之以恒。大部分修炼的过程是艰苦的,有时候会给人带来痛苦,就像蜕变一样,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放弃了,这样,修炼的意义也就没有了。这和很多企业构建学习体系的现状是对应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很多企业赶时髦,三分钟热血,把很多学习的口号挂在墙上,以为自己就是学习型组织了,好一点的企业是有一些实际行动的,但是当遇到内部的阻力时,就败下阵来,学习型组织由一开始的神话,变成了现在的笑话。在这个世界上,改变习惯应该是最难的事情,何况是改变一个企业的习惯?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样的习惯,学习必然不能持续,必然只是昙花一现,面对那些驻扎在我们潜意识里面的习惯,我们该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