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玩笑引发的群体“折腾”


一个玩笑引发的群体“折腾”

■马磊 2010-11-22 垒石成经

    前两天,地产圈儿某品牌房企的某位著名高管被恶搞。应邀参加一媒体谈话节目,进行到一半此君撂下一句话匆匆离去:“出个新政策,得回去研究研究。”一时间圈儿里炸了锅,以为随即的周一一定是暴风骤雨,探听细节一下子成为热点,无数种猜测通过网络和人际迅速传播。有说停贷的,有说停售的,一时间好不热闹!
    
    最可怜的是此君当天晚上接了不下20通索求新闻的电话,短信不计其数,只好顺序澄清:没这回事,别再打我电话了!直到最后没办法了在各门户微博上以个人名义澄清方才罢了。

    这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不重要,笔者关心的是这出闹剧背后的群体心态。“停售”一说,稍有常识可辨别纯粹谣言:“停售”,不就是不让干了吗?再怎么打压,再怎么不是支柱产业,再怎么泼脏水,房地产也是牵动国民经济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工程,上下游这么多人靠它吃饭,怎么可能说不让卖就不让卖呢?况且,银行还放着贷,这价格里至少三成是交给政府的税金,利益共同体,莫不成壮士断腕都不要了?

    “昨天晚上的事情有意思,可见这个市场被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玩笑过后某大腕如是评论,我表示同意:“惊弓之鸟。”一个玩笑引发的折腾,可见行业中人的无奈心态。

    或许,政府真的出台了诸如“停售”、“取缔开发商”这样离谱的政策,也不会有更多反对的声音。因为反对的声音,已经被“房价高,20年不吃不喝都买不起房”,“开发商都是吸血鬼”等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声音盖住了,就像反对征收房产税的声音,被“征房产税可以降房价”的声音盖住了一样。

    一个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良好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好心办坏事”。但笔者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已经证明了无数次失败的思维方式,还非要反复重复呢?放弃市场资源配置最佳原则重回行政计划老路:诸如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这样的保障性住房,企业没意愿做,地方政府没动力做,完全按照行政命令推动的,闭着眼睛也知道很难搞好的;而且历史也证明了经适房有诸多问题,政策非要让上且卯足了劲儿鼓励,这是为什么呢?

    日前,审计署一份报告表明,各地均存在挪用保障房资金现象——保障性住房建设,离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面积和质量需求,离公平获取的原则相去甚远。保障性住房对掌握签字权花钱的某些地方官员而言,不过是换了名目而已,该挪用的肯定挪用。板着脸说专款专用,实际真到盖房子时,不知道已经刮了几层皮。

    改革开发32年,体制和激励最能创造财富、解决问题的浅显道理,却依然在房地产行业不厌其烦地普及,所谓“90/70”、计划色彩的限购,类似的行政命令充分体现了一种心态,那就是对自己控制能力的盲目自信。但是经济世界的规律,甚至是分配领域的规律,却像大禹要治理的洪流,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科学对待。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所处的大环境,是金融海啸之后美国人只图一己私利放的货币洪水,是2009年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引发的货币洪水,是老百姓面对通胀四处寻求出路,让自己的血汗钱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人民币屡次突破新高对美元升值,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房子作为不动产价格肯定要涨,如今却不让涨,道理完全说不通。

    一个玩笑引发的折腾,映射出对这个行业的深度“折腾”。对目前的政策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但并不代表没有这样的声音。究竟何去何从,正是如今的地产商们(此处应该是管理者——作者注)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