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制度是指存在于人类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规则,而广义制度则是对经济社会自然程序的表达。由于人类学意义上的制度不可能完全表达经济社会自然程序,所以制度创新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人类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步骤。这是因为,人类对经济社会自然程序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势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土地租赁给农民与将农民禁锢在一起相比无疑具有制度创新之意义,使人类实现了一次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跨越;以资本的多少而不是土地的多少来分割社会财富无疑具有制度创新意义,又使人类实现了一次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跨越。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的创新就不重要了吗?凭什么把泰勒的“流水线”称为“科学管理”?毫无疑问,就因为它把以人为单位的产品生产创新为以一个产品的生产流程为单位,使人类从此发现并发掘出了隐藏于生产程序中的巨大价值也。
01·科学的分配制度决定经济社会进步论
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来说,没有比能令其制度创新更有意义的事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无疑都与其制度的创新不无联系的。谁能说,中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与其制度创新没有必然联系?什么叫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如果不是为了制度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革命意义,中国有改革的必要吗?于是,问题便出来了,那就是,制度创新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不创新为何不成?如何才能实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依据什么……?
研究发现,社会制度是由其分配制度决定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并非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才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凭什么这么说?因为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从分配制度的变革开始的。人们凭什么把原始社会称为“原始共产主义”?当然凭其分配形式、分配制度;是谁改变了奴隶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当然是土地租赁形式这种分配制度了;又是谁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当然是以资本占有、投入的多寡来来分配社会财富的这种分配形式了。什么叫“资本主义”?不就是谁拥有“资本”谁就拥有“发言权”和谁更拥有“主义”?
可以肯定,每一次分配制度的变革都会引起其经济社会制度的更新,并最终成为其经济社会越升发展的原动力。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向奴隶社会制度的转变如此,奴隶社会制度向封建社会制度转变如此,封建社会制度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转变亦如此。那么,资本主义制度向“后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就不是了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那么,能够使资本主义制度向“后资本主义”制度发生“转变”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在尚未指出之前,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谁能首先发现这种新的分配制度谁的经济社会就能够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这样,率先发现“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便具有革命性意义!
02·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在于制度创新
如果说后一种经济社会制度比前一种经济社会制度要先进一些的话,那么,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那里呢?笔者经研究发现,就表现在后一种经济社会制度更具有创新之意义也。
何谓制度创新?简单地说就是能够率先使用既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又能使其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之行为者也。换言之,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者才能获得制度创新之意义。诚然,这是很难办到的一件事情,因为它牵涉到如果对固有经济结构、经济机制进行调整的问题,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者也。
于是,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如何才能实现制度创新,怎样做才能达到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目的。笔者以为,唯一可行的方法便是改变固有的分配制度。为什么?因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上的伟大进步都是首先从分配制度的变革开始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如此,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亦如此。难道资本主义社会向“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就不是如此了吗?
03·制度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于分配制度变革
有这样一个事实谁也难以否定掉,那就是,就算是按照人类目前的资源状态和生产能力,全世界的人都应当能够过上丰衣足食或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才对,而事实上是,我们并没有见到有这样的一个事实的存在。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毫无疑问,就出在一个分配制度上,或者说就出在当今之世界还存在着一个十分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上。或许有人会问:作者凭什么说当今世界之分配制度不合理?而且还是“一个十分不合理”?
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读者需要认识有以下事实存在:(1)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完全能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但却有数亿人口正在持续挨饿;如果把伊来拉克战争的消耗折成资金,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饥饿问题,还能够节省出大量的自然经济社会资源。(2)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较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仅上不去,且造成极大的浪费。(3)产业、消费能力主要集中于各国沿海地区,但劳动力却又主要分布于内陆和欠发达区域,不仅给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压力,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4)意识形态及基本对立的主义之争甚嚣尘上,贸易保护主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这些不仅加深了内耗,也会对使国和同类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如何才能解决上述矛盾?笔者以为,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办法,无疑从改变目前“十分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上入手,因为只有在分配相对合理时,才能涌现出较为合理的消费——这里面有一个“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之经济学原理的存在。
或许有人会说,即便有你所说的那个经济学原理的存在,那你又拿什么来改变之?就凭有你上述现象之存在?你又怎么能改变、缓解得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之争?难道这是一个用所谓的理论就能解决的问题吗?诚然,解决不了,因为每一个个体经济人和经济体都有一本自己的“小九九”。作者又如何能把这么多的矛盾一并解决掉?岂非痴人说梦?否。
有道是“天下之难事皆起于易,天下之大事皆始于细”。什么意思?就是说解决如此之巨大、庞杂的事物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方法,而一定是应当采用一种简单的、科学的步骤来解决才对。笔者以为,只要能满足下述两个条件就能够解决上述矛盾:(1)能让企业、资本家的资本持续增殖,因为只有让他们的资本持续增殖时,他们才有持续投入的动力。(2)有持续购买力,因为只有在有持续购买力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可持续生产,资本才能可持续增殖。于是,问题又出来了,那就是如何才能实现、达到上述两个步骤的衔接。
我的回答是——只有在分配制度的改革上做好文章。
中美两国正在进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好步骤,但肯定不够,因为医疗制度改革只是一种社会资源被利用的过程,我们还存在者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科技 资源、住房资源、交通资源、水利资源、资本和货币资源、劳动力资源、经营资源、管理资源等未被利用,并且都殛待着改革。
或许又有人会问:实施上述之改革难道就不需要金钱吗?一个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都会由于钱短而步履艰难,何况再搞那么多的改革乎?笔者以为,我们并“不差钱”而一定是“差方法”!何谓“不差钱”而“差方法”?用什么“方法”可解决“不差钱”的问题?
04·经济制度的创新需要满足于四个基本条件
(1)有利于释放生产力
在人类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没有约束显然不成,有了约束如果过分严格也不成;即便有了适度约束,如果不均衡亦不成。于是,在这个前提下,人类便有了制定让大家都能接受之制度的初衷。但不能不说的是,原始意义上的制度只是一种约定俗成,靠自觉或强制履行。
文字的出现为制度的格式化创造了条件,但也为制度的创新埋下了隐患。这是因为,狭义制度一般是为某一统治阶级的恒久统治服务的,而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不会自动地推出自己的历史舞台。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之制度并非是一种资源而只能说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资本、实现其工具。
那么,在何种条件下制度才具有资源性?很显然,只有当一个统治阶级能够以“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身份出现时——上述是制度成为资源的一个充分而必要的条件。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制度当作统治资本或统治工具者非但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而是“落后生产力代表”。如此当然也就说明,是否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是制度成为资源的必要条件。
(2)能够与实际相结合
先进的经济社会制度自然可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但如果过分先进,由于不能与实际相结合,也未必能达到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经济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可以从客观上证明这一点。大家或许知道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时期虽然也可以适当地搞一点经济计划,但如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那就有“过分”的嫌疑了——表现为不能与实际相结合。事实证明,前社会主义经济搞得并不怎么好。结论是,能够与本国、世界实际相结合是制度成为资源的又一个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制度资源的创新须建立在制度业已成为资源的基础上。换言之,制度如果只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即便它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解放,也能与本国、世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那我们也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具有持久创新意义的资源而只能把它当作是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资源。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最先进的制度而只有更先进的制度。
(3)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已发展到生产力过剩的时代——哪怕这种过剩是相对的。
既然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时销售不出去为什么还要生产?难道生产滞销产品不耗损本来就已经很是稀缺的自然资源?不浪费同样是很是珍贵的社会资源?笔者以为,即便有些国家在这一过程中确实“发展”起了“生产力”,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业绩,但由于其是建立在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的,那我们也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件太好的事情。至于说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为了其军工企业的“发展”而不惜发动战争,那就是更严重的问题了。
笔者以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资源要想具有、获得创新意义,还必须能实现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制度资源具有创新意义的第三个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4)具有自我修复能力
一个动辄就爆发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次贷危机的经济体,其经济社会制度又怎么能说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资源?即便有资源性,那也是具有“反资源”性。不是有人说美国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吗?在一个“先进”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制度下为何还要时不时地爆发经济危机?这不是给世界人民开的一个最大的国际玩笑?
对某一经济社会制度的盲目自恋,无论其制度本身是否先进都不具有创新意义;反之,对于某一经济社会制度有了改革的需求时,无论其制度本身是否落后都具有创新意义。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创新的基础就在于,有不断改革其制度的需求。毫无疑问,次袋危机和由次袋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海啸是由于美国人对其所谓“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盲目自恋的结果,而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其制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表现。
管理者为何需要制度创新?——管理者如何做事先诸葛亮(12)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