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教授朋友一度在媒体上非常活跃,有一阵突然变得很静默,遇到他的时候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他们校长不爽他到处露面,要他好好在学校呆着做学问,因此现在他不得不老实在学校教课,与大部分的其他呆在学校里的老师一样了。有一位我的咨询业的同行朋友在我的微博上留言评论,问我为啥不好好在公司里呆着做生意,到处演讲、做节目、讲课、写作。我想在这位朋友的心目中,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就应该是单一的做生意,纯粹的做生意,一心一意的做生意,否则大概就是不正经,不专业或者不合适了。其实,我们知道世界上做任何事情,你一个农民就种地、你一个屠户就杀猪、你一个生意人就做生意、你一个教授就讲课,听起来没错,但是这就是生意谈判中那种楞做生意的方式,我有几斤几两,你有几块几毛,一分价钱一分货,有钱就买没钱拉倒,看你顺眼给你点便宜,看你不顺甚至抬点价。但这只是生意中的一个维度。
现在我们设想下,我们是同学,或者我们都是经常一起聚会的企业家俱乐部的会员,我很有可能随口就说到了我们之间可能要合作的一个项目(信息披露),同时我对你也更加知根知底,更容易信任,也觉得比透过陌生的招标程序的方式更靠得住一些,所以可能简单谈谈就可以达成交易了,这就是我们在很多学校的EMBA同学内部存在的内部交易现象。群体归属感可以大大减低交易辨别成本,事实上在现在的B2B生意总量中,完全透过公开公正的招标程序所获得的生意总量远远少于以各种形式而形成的关联交易,这是谈判中的第二种维度。
而另外一种可以设想的情况是,在其他生意上或者事情上可以期待得到你的帮助与支持,那么这个生意与你合作就存在了交换价值。我曾经听到铁哥们的朱先生就经常讲他给人帮忙在前,那么在其他的生意上就有了期待别人回报的机会,这个例子就告诉了我们看到可持续生意的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曾经给别人缔造的价值,与未来可能提供交易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这一维度告诉我们掌握多样资源可能会支持我们在某一专门领域的交易成功率,这是多元谈判中的第三维度。而最后一项则是权威性维度,也就是与你合作代表着某种地位优势,在我的同行中,经常听说有机构的领导以曾经请麦肯锡为他们服务而来证明他们的国际性,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说明拥有权威性也可以构成谈判中的一项筹码,而建造权威性是交易者尤其是知识型服务者的一个努力方面。
昨日场景:在南通主持中国绿色建筑峰会,绿色建筑很有未来啊。
今日小诗:
鸿意
轻轻巧巧的一根鸿毛,
没有心,
没有脑,
没有面子没有怀抱。
有的是绒绒纤细,
有的是清清飘缈。
我是轻轻巧巧的一根鸿毛,
从开始到结局,
我都明明白白地知道。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粉蒸菊蔬
新鲜菊花脑全菜一斤,洗净后拌好玉米粉,然后装进小蒸屉,蒸十五分出锅。用小碟装蒜泥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