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秋水
知命知时的圣人之勇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
这里庄子又拿孔子来说戏了:“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在《论语》里面也好,在史记的《孔子世家》里面也好,都记载了孔子游于匡,受到了匡人的围困,几天没有吃饭了。但是却弦歌之声不绝。这时,子路过来就说:“老师,为什么在这么麻烦的情况下,你还自娱自乐,还这么愉快呢?”孔夫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的时候,被围困在那个地方。居然还能自得其乐。子路就不理解,就向孔夫子请教。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孔夫子就给他说老实话了,我给你说吧,这么多年来,我从来不认这个账,的确是运气不好嘛,倒霉嘛,很久很久了。但是“而不免”,为什么不免呢?大家都知道孔夫子是圣人,在鲁国,他的祖国不用他。周游列国到卫国,到郑国,到陈国,到蔡国,到楚国,到齐国,乃至到周天子那,都没一个人使用他,都不聘他上岗,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的确是“讳穷久矣”。为什么不能脱贫致富?为什么不能竞争上岗,“命也”!要承认天命。他的学生当官的多,在诸侯国里面,当国防部长、当总理大臣的很多。但是当老师的就没这个份,就轮不上他。为什么呢?命运捉弄人啊!
“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什么叫通?就是无碍,没有障碍。我就想我要办的事比较方便,能达到我的目的,但是,达不到。是什么原因呢?命嘛,机会嘛。没有我的机会,时也。所以,我多次建议大家看一看李康的《运命论》,李康是三国时候的人,是在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所编的《昭明文选》里把它收进去的。曾国藩编《经史百家杂钞》的时候,也把这篇收了进去。《运命论》前面几句就说得非常好:“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讲运、命、时这三层的关系,非常精道,我们怎么去参透这个运?运是大运,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这个叫运。我们自己的叫命。命要落实到实处,就是时,就是具体的机遇。没有具体的机遇,你就没有富贵;你没有富贵,就谈不上通达。所以,我们怎么来看这个呢?而孔夫子“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我一直遇不到时机啊。所以,算命的都知道,命好不如运好,运好不如流年好。这个流年就落实到具体的时间、时机上。我呢,就碰不到好时机。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孔夫子就举例说,当尧、舜时代的时候,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大家都各就各位,安分守己,在各自的岗位上,欣欣然,乐在其中。大家都安居乐业,所以天下就没有穷人,穷途的人,不通达的人。为什么呢?那个时候并不是哪个人通过智慧达到的,也并不是尧舜的智慧,也并不是老百姓的智慧。因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它是欣欣向荣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机器、制度健康并有话力,运行非常通达。它整个的社会机制,使全民族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任何人都没有障碍,那是时运在那里。但是,当夏桀和殷纣王的时候,而天下无通达的人。在这两个暴君的时代,普天下的人,除了殷纣王之外,上层贵族象比干剖腹,箕子为奴,微子装疯。商朝的这些皇族里面的贤达之人,全部下课,被炒尤鱼,没有辅助。整个国家一塌糊涂,机制溃烂,没人活得下去了,才引起了周武王的起义,才有革命。
“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没有一个人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并不是大家没有智慧,比干没有智慧吗?箕子没有智慧吗?周武王灭了殷纣王之后,专门把箕子请出来,向箕子请教,请教“洪范九畴”中的治国大纲,这可是从黄帝,尧舜以来的治国大纲,箕子一条一条地传授给周武王。并不说商朝的人就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多,但在殷纣王下面,他们就没有发挥他们的能力和作用的可能。就象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大搞反右,那么多高级知识分子,非常优秀啊,都是清末到民国年间积聚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各行各业好几十万人,都被弄成右派分子,失去了为国为民服务的机会。
如果那个时候一直象现在这样运用他们知识,用邓小平的话来说:“知识分子也是生产力,也是劳动人民。”那么中国前三十年的弯路就不会走了。早就非常繁荣昌盛,哪有现在的日本人的份啊。我们自己折腾了几十年,把机会就让给了日本人了。现在终于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现在终于发展起来了。那个时候“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大家想想,在阶级斗争年代,在文化大革命年代,想发财的能有机会吗?全都是被打为投机倒把分子,抓得你鸡飞狗跳。直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承认了民营企业的合理性、合法性,与阶级斗争的年代相比。时势的确是适然了。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这里面几个排比句,水行不避蛟龙。如果熟知水性的,如浪里白条,或者一个老渔翁,他就敢于在长江大河里捕鱼,更不怕水底有蛟龙。为什么呢?他有这个勇气,他熟知水性,他就不害怕。“陆行不避兕虎”,兕,犀牛;虎,老虎。猎夫敢于到山上去打猎,他还怕老虎啊?还怕犀牛啊?害怕,他就不敢去了。渔夫怕蛟龙,他就不敢到江河里面去打鱼了。他玩这一行,吃这行饭的,他就熟知这里面的运行规律,所以就当然勇在其中了。当然还有一条,“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有些烈士、壮士,他就敢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而且视死若生,没有把生死当成一回事,也没有把性命当成一回事,这个的确是烈士之勇,这些就不多说了。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孔夫子困于陈蔡,困于匡地,当然就是圣人之勇啊!他不害怕,一样的自得其乐,弦歌之声不绝。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知道富贵穷通,盈虚消息的,只有智者能够达到。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就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他知道待时而动。古哲云:“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什么时候该投资,什么时候该下网,收网。该买股票的时候买,该放股票的时候放。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这个是智者的行为。
关于命和时,在孔夫子《论语》里面最后一条:“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而这里面说要知命知时,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我们应该养一个习惯,就叫知命知时。平常有事无事的时候,我们好好的反省反省,什么叫命?感觉一下什么叫命?有事无事时,我们也可以感觉一下什么叫时?时就包括了时机,时运,周边的环境和自己的关系。怎么料理自己和身边的关系,因为机会就在你和你的环境之中,离开了你的环境,那有什么机遇呢?就在你和你的环境运行的轨迹之中,我们就要善于去捕捉机遇,也要善于回避麻烦。明白了命、运、时的关系,所以“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真正临大难而不惧,只有圣人才能达得到。那天不是说:“天变不足畏。”的确要有大丈夫的精神,要有荷担乾坤的精神,荷担祸福的精神,你才能够称为圣人之勇。
这个也可以做为我们的一个人生目标,我也应该达到圣人之勇。怎样才能达到圣人之勇?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这样的目标,做为人生修炼的境界,应该把它确立下来。这样,对我们以后过日子,就过得非常有滋味了。不然,过日子还是窝囊。说完了这一些话以后,孔夫子就对子路说:“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孔夫子又说:“算了,算了,你好好在这呆着,我的命运是由老天爷管着的。”
孔夫子的原话也不是这样说的,在《论语》“畏于匡”的实录里,孔夫子很自豪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章丧斯文也,後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夫子说:“自从周文王去世,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道统、法统就在我肩上。既然老天爷把这个道统、法统放在我的身上,这些人拿我有什么办法?没用。根本伤不了我一根毫毛。”的确伤不了孔夫子一根毫毛。一样的自由进出。尽管围困了一下孔夫子,也不敢把孔夫子怎么样。围了几天又撤了。匡人正是这样,“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孔夫子畏于匡是怎么回事呢?是个误会,因为鲁国那个时候很滑稽。因为东周的时候,周天子没有权了,权在诸侯,就是地方自治。地方诸侯的权力,地盘,早就超过周天子了,周天子就洛阳那么大一小块地方。其它的郑国、秦国、晋国、齐国、鲁国、楚国都比周天子发达、富裕,就象县政府比省政府更有钱一样。地方政府比中央财政经费还富。鲁国的国君没有权,被三名执政大臣把持着的,但执政大臣的权又被他的秘书把持了,秘书掌国政,就是他的家臣阳虎。鲁国的执政在第一执政季氏手里面,季氏又有十多年的时间,权力被他的家臣,就是他的秘书,他的管家给掌控了。
阳虎的长象跟孔夫子很接近,牛高马大的,经常去搜刮匡地的老百姓。孔夫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到了匡地的时候,匡民以为阳虎来了,可以报仇雪恨了,把他围起来。结果,围了几天,一看,误会了,对不起,是孔圣人来了,我们误会了,对不起,告退,告退。孔夫子的话还是牛,“吾命有所制矣,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孔夫子也是深通世事,这个也不是庄子的寓言,而是实有其事的,《论语》里面有,史记里面也记了这则故事,庄子把它运用起来,作为他阐述他道理的素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