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1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本次二十国集团峰会,韩国方面设立的主题是“克服危机,共同成长”。主要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金融监管,全球金融安全网,发展和贸易等议题。
本次首尔峰会还被媒体广泛称为“火药味最浓的一次峰会”。从此前甚嚣尘上的汇率战争论到经济失衡论,再到峰会前夕美联储开闸放水,刚刚从危机中喘了一口气的全球市场,究竟能否在《首尔宣言》中达成共识?我们马上连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
主持人:此前,大家对《首尔宣言》担心最多的是,很多G20成员对美国刚刚启动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存在保留意见,这可能会使通过本次峰会彻底解决相关争议的计划落空。那么现在根据峰会发布的公报在您看来,能不能给近来的货币战论调降降温呢?
袁钢明:G20峰会在汇率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协议,它主要是在上一次,也就是G20会议峰会之前的财长央行会议所取得的基础上达到了进一步的进展,主要是那次会议上达到了避免打汇率战进一步确定下来了,汇率战有很多种打法,一种汇率战打法就是现在美国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冲击。
还有一种汇率战在贸易商的一种汇率战,比如说大家竞相贬值,利用贬值来增加出口贸易,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就是说各国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体情况,或者要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保持汇率的稳定运行,这一点跟中国有共同之处,因为中国汇改之初也提出了中国要走一个以市场决定的或者长期稳定的方向,所以中国实际上也推行这一点,在这方面达成协议,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推进汇率的改革,也有利于国际上有些对中国施加的压力,毫不根据要求人民币汇率如何如何动的做法,也对他们是一种抵制。
主持人:金融监管改革也是这次峰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您认为,《首尔宣言》的相关内容是不是一些具体而有操作性的措施?
袁钢明:这肯定是有操作性的,因为这方面是最明确的,实际上这些方面本来就有,历史上一直就有,每次发生比较大的金融波动的时候,即使不是金融危机的时候就会加强国内82银行监管,82银行监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资本金的充足率的问题,后来进一步发展到关于对资本流动如何进行限制的问题等等。
这些东西是有具体的指标和具体的操作办法的,所以这次大会上等于说是一次重申,或者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监管标准,所以这是对前几次G20会议上提出的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的一次落实,或者是一次具体的细化,所以这应该说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进展,因为根本上你是为了解决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一些原因和可能还会恶化的一些问题,所以这个金融监管方面的意义。
对于以后国际金融体系运转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还有一点在金融体系的建设上,比如说刚才提到增加发展中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投票额,这个实际上在会议之前已经实现了的MF这个事情上已经实现了,当然MF的实现可以说为G20峰会送了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