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不能总是敷衍了事


                    食品安全问题不能总是敷衍了事

 

     国民吃地沟油的问题尚未解决,面粉添加增白剂的问题尚无结论,现在又冒出个反式脂肪酸的问题,这几天,中国多家知名媒体报道,反式脂肪酸摄入可能会增加国民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风险。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占人口比例的9.7%,每一百人中,就有9.7个人患上糖尿病,这个数据的确应该引起食品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了。

 

    面对媒体提出的食品加工企业,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不加限制使用,导致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过高,从而使得中国人现代病发病率大幅上升的问题。有关部门的回应却是,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远低于欧美报道的水平,试图将责任一推了之。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称,卫生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反式脂肪酸进行管理,具体是一些什么样的措施,没有明说,百姓一头雾水。正如发现垃圾地沟油重新流入民众餐桌事件被媒体曝光后,至今还是不了了之。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某研究员则称,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建议,“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居民日均反式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1%,提供的这些数据来自2003年,在过去的7年里,数据上是否有变化?没有明说。

 

     新华社的报道还采纳了这么一个数据,据1999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欧洲8个国家中男性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日摄入量为2.4克左右,女性为2克左右。拜托啊,那是十几年前的数据,目前呢,是否有改善,没有明说。

 

    据称,2003年营养食品所就已经开始对我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监测,初步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报道的水平。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当前这种不利于健康的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水平还太低了,还将有加大摄入的力度空间?是怕国民摄入反式脂肪酸少了,要影响到那些生产人造奶油,植物奶油的厂家利润了?

 

    在这个地球上,中国人属于黄种人,而欧美人则是白种人,人种的不同,体量也不同,对某种有害物质的耐受程度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够亦步亦趋地拿白种人说事,就有医生提出,西药的配方都是按白种人的适应量来配置的,有的不一定适合中国人,进入中国市场的西药,剂量要修正。所以,欧美国家对反式脂肪酸的安全摄入量对中国人来说,不一定就是标准的合适的安全的。更何况,已经有证据证明了,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为何就不能够禁止呢,要求企业在食品加工中,全部使用天然奶油。

 

   在面粉中加增白剂,已经成为了行规,很多专家提出,一定要禁止在面粉中加增白剂的行为,因为增白剂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健康,也不是面粉中必须要使用的化学添加剂,在面粉中加增白剂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专家甚至很愤怒地说,面粉不加增白剂,难道就蒸不成馒头,炸不成油条吗?当然不会。这个问题都讨论十多年了,至今似乎还是没有一个带结论性的强制性的文件出台。只是企业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有企业已经开始在其所生产的面粉中特意指出,不添加增白剂,以讨好消费者,增加市场份额。

   
    就国情而言,我们应该赶快从加强疾病的防治入手,来控制某些现代病慢性病的大量出现,比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有专家指出,反式脂肪酸的过量摄入已经导致中国糖尿病进入爆发趋势,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如果从总发病人数来说,实际发病人数要远远超过美国,因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但是,免费医疗的覆盖率还是比较低,即便是已经纳入免费医疗的群体,其享受的也只能是低水平的医疗标准。如果加大覆盖面,提高享受标准,便会加重负担。中国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已经迈入老年社会,医疗负担将更加沉重。

 

    于是,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他比欧美经济发达国家更加重要,更加应当纳入当务之急。加强了食品安全工作,就能够在同等的经济水平上,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落实,能够减少很多慢性病的发生,可以节约非常多的医疗资源,可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减轻家庭的负担。人活世上,健康是首要的,生命在质量,不在长度。

 

    面对反式脂肪酸的反应,面包房倒是比较迅速的,一些城市的面包房集体做出承诺,减少植物奶油的使用量,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称,卫生部已经组织开展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程序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制修定工作。不知这个标准何时才能够出台?是否是强制性的?谁来监督?祈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