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当小留学生


何必当小留学生

喻建国

今天看了一个访谈节目,访谈的对象是一位影片的导演,她拍摄了一部纪录影片,反映中国小留学生在新西兰学习的一些缩影。当然这几位被影片拍摄的对象都可以纳入小留学生中成功者的队伍。

据新西兰大使馆公开的材料,教育出口已经成为该国第四大出口产业。2002年,新西兰教育出口收入为17亿新元。其中中国人贡献了其中的8亿新元。2003年时,新西兰海外留学生总数为8.2万人,其中中国学生有3万多,占到36%。不过2007年,下降到仅只2.5万人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现在中国会有那么多的家长愿意出这么高昂的费用让自己的子女到国外去接受国外的教育,为此我专门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因很多,但不外乎下列几个主要原因:1.自己的子女属才华型,父母希望他们能够在语言接受和学习处于最佳年龄段时到国外学习,一方面较快地接受语言锻炼,另一方面又能对西方文明较早较快地适应,在进一步深造与发展方面,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2.自己的子女属一般型,父母觉得自己的子女在国内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很难获得成功,为此想为他们另辟蹊径,到国外去镀金, 以后回国时能够为自己的子女增加竞争的基础身价;3.自己的子女属糟糕型,在国内学习得一塌糊涂,难以为家庭争光,为此寻求海外学习的机会,希望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奋发有为,改变面貌。

在新西兰留学的小留学生原来在国内学习时大致也可以分为以上三种类型,曾经在新西兰出现过的被人们不当地称呼为“留学垃圾”的学生,原来在国内学习时,他们大多属于糟糕型。其中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在进入新的文化范畴,又加上自我被投入了一个唯靠自我的环境,他们从原来的养尊处优,一下子被抛到了唯靠自我,心灵震动是非常巨大的,他们突然醒悟了,领教了人生的含义,真的发奋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不懂人间烟火到知晓世上道理,并且在不同文化中领受其中精华的内涵,上进了;其中也的确有少数的学生,在突然间获得的自由中,疯狂地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糟粕部分,急速地向沉沦迈步,一日下滑何止千里,这时即使再想拉住他们的下坠状况也完全不可能了,他们真的变成了“垃圾”;大多数学生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逐渐适应西方文化的洗礼,缓缓地进入西方文化的生活中,学到一些东西,获得一点进步,特别是语言方面的适应与进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新西兰的Trevor Mallard先生有一段话:“中国小留学生表现出来的勤奋,尤其是高中生数理化成绩的优秀在新西兰教育界是有口皆碑的,我和许多中学校长在一起时候,他们常会非常高兴地聊起他们学校优秀的中国小留学生如何为校争光。”在这段话中把我们小留学生中的才华型和一般型的表现作了一个生动的写照。

目前小留学生多出自我国的中小城市,真的开放性的大城市的家长把未成年的子女送到国外去学习的倒不是很多,这里当然有许多原因。我十分赞同今天这档访谈节目中的一位嘉宾的发言:“未成年的子女还是少外出留学为宜,今天在节目中介绍的是成功的小留学生,但是这是少数,是成功的写照,但是失败的例子也是不少的,学坏了拉都拉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