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对《荀子•王制》篇里的名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非常熟悉。其表面含义是水能载船,也能使船翻。引申比喻为百姓与君主的关系,即百姓可以拥戴君王,也可以将其推翻。但我们这里谈论的,则是水与咱们中国古代政权兴亡的关系。
开篇嘛,当然要说水可以兴国啦——也就是《中国历史之风生水起》的意思。不过,要说水可以兴国,首先就要从大禹治水谈起啦。
先简单介绍一下大禹他们家的家谱。大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帝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到处都是水乡泽国,所有的黎民百姓都非常担忧自己的生命安全。尧开始急于寻找能够治理洪水的人。尧手下的大臣都向尧推荐了鲧。于是乎,尧帝任用鲧治理洪水。结果呢?九年的时间过去,滔天的洪水仍泛滥不息。
看来,鲧辜负了所有人对他的希望,治水没有成功。就在此时,舜已经成为了尧的接班人了。代尧巡视四方的舜把鲧他流放到了位于江苏东海县和山东临沭县交界处的羽山。没过多久,鲧就死在了那里。临死之前,鲧嘱咐自己的儿子大禹,“一定要把滔天的洪水治好”。
话说大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此时,30多岁还未婚的大禹,在涂山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新婚四天之后,大禹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此时,新婚的大禹因忙得不亦乐乎。可他那新婚的妻子思念他啊,于是乎女娇让仕女整天在路边高唱她专门创作的一首只有一句歌词的歌,“候人兮猗”。还好,大禹采取了与他的父亲鲧截然不同“陻”的方法,而是“导”,最终治服了洪水。
最终,治水成功的大禹,“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这就是夏朝的起始。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帝王的位子只能由他的儿子继承,外人不能染指。
此后的中国,开始了几千年的王朝世袭统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可恨的洪水被这个非常能干的大禹给制伏了。换句话说,成就大禹建立的夏朝四百五十年霸业的,正是那场可恨的洪水!
看,不怕水者,赢得了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