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扶贫比收入性扶贫更重要


吴睿鸫

    记者获悉,国务院扶贫办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相比于国际上平均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新贫困标准,我国目前的贫困标准被认为过低。2007年,中国的贫困线划定在人均年纯收入1067元,2008年底,调整为1196元。现在我们提出一个健康生存的概念,除了基本的营养需求外,还要满足让人生活健康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贫困线应该设定在13001400元之间。国家统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告诉记者。(《成都商报》1028

  贫困标准上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公共话题。自1985年起步时划定贫困线是200元后,过三年两载就提高一截,到现在有望提高到1400元,这不仅表明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也体现了国家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信心与承诺。

  多年来,扶贫帮困上,关注点大都集中在提高贫困标准线上,换句话说,也就是收入性扶贫帮困,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始终作为政府的主要扶贫路径。而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权利贫困,从现实国情来讲,权利扶贫比收入性扶贫更迫切,更为重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穷从来就是一种权利现象而非资源问题,它是一个社会权利结构运转的结果。因此,世界银行20011月重新对贫困严格地进行了定义,认为贫困主要由以下三个特征构成:第一是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第二是在一些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言权;第三是容易受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例如疾病、粮食减产、宏观经济萧条等等。

  参照世界对贫困定义,我国普通老百姓的贫困主要体现在第二点和第三点,比如遍布全国的拆迁,作为公民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在部分政府官员所信奉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执政理念下,一些民众只能凭自焚方式,来悲情控诉与呐喊。第三点就众所周知不必详说了。有网友对眼下遭遇经济冲击波后的底层生活这样描绘:沉甸甸的瓦片让人直不起腰,如今手上的饭碗也越来越沉重!鸡蛋、面粉涨价,糖价飞涨,糖果最近已抱团涨价。在一片声中,不少人想赶在涨价之前囤积生活必需品,他们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囤族。除此之外,中国人的就医、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没有一项不提心吊胆的。

  鉴于现在的贫困线只是生存贫困线,我认为,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加载一个权利扶贫线,至于这个权利扶贫线如何描绘,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潜力,而不是简单地为他们提供处于生存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惟有通过赋予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培训权、医疗保障权以及社会保障权,使贫困人口具有一定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使他们稳定地远离贫困的困扰。

  当然,缓解贫困还要改善整个社会的权利结构。比如,农民要有自己的组织,哪怕这个组织类似于企业的工会组织;人大政协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中央电视台的农村频道开展对农业问题的公共辩论;像阶梯电价、阶梯车船税等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一定要征求底层人群的意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