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知耻


                  不能不知耻

 

                                  秦 岭/文


  亚运火炬来了,作为亚运会举办地的广州市,几大班子领导成员决定集体亮相,公开接待访民。消息传出,市民争相排队,18日当天的《羊城晚报》标题就十分抢眼:《广州领导公开接访 市民排队三日等见市长一面》。

  “市民排队三日等见市长一面”,本是件让人心酸、心痛的事,有关领导理应感到羞愧,可到了御用文人手里,却成了件好事。人民网-人民日报10月21日发表署名文章,标题是《“排队候访”传递出群众的信任》,说群众排队候访,跟书记、市长当面对话,传递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与信任”。

  一边是带着干粮、睡着纸板、通宵排队,只为了跟书记市长反映问题或当面申诉自己的冤屈;另外一边,却有人居高临下、津津有味地品味着、享受着那“万民景仰”的壮观,仿佛访民们不是来伸冤,而是争先恐后给领导表忠心来了。把访民当粉丝了是不是?

  如果说,排队候访“传递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与信任”,那么赴京上访呢?岂不是传递出群众对党中央国务院的认同与信任?岂不是访民越多越高兴?那又何必兴师动众、四处截访呢?

  文章的逻辑,连作者自己都没想明白。不过在这里,合不合逻辑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了人性,居然拿访民的膏血做自己的胭脂。

  同一天《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广州市民通宵排队等市长接访尴尬了谁》,就比人民网和人民日报的文章多了点羞耻心,知道“排队候访”这件事实在算不得什么好事。但这篇文章又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下级,责怪基层干部和基层信访部门不作为,才导致今日的局面,好像群众排队候访这件事,只是对下面的羞辱。

  世人皆知,上访、候访、接访、截访,之所以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景观,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造成的。既然大事小事都要上面说了才算数,那遇到麻烦不找上面找谁呢?

  站在“上面”的立场,最好的制度就是:“权力是我的,责任是你的”。你不负责,我就问责。可是,很多事情又绝不是单纯地扛个“责任”就可以解决的。尤其现在,“权力”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流通券,你扛着个“责任”来,谁理你?

  所以,“排队候访”真应该尴尬的是我们的体制。用“认同”和“信任”来粉饰,是恬不知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