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题”难倒九成“准干部”考生发人深省


“清洁题”难倒九成“准干部”考生发人深省

刘纯银

湖南省株洲市10月中旬通过考试选拔市委办干部,其中一道特殊试题是看考生能不能在独自候考的8分钟内,自觉动手收拾干净身边的垃圾。结果,53名参与面试者,仅有3人在“清洁题”上得分。在公务员“国考”大背景下,此事在当地引起了热议。(1020日《新华每日电讯》)

其实,九成“准干部”考生丢分的这道所谓的“清洁题”并不难。只需考生在候考的8分钟内自觉地将候考室茶几上扔着的果核、瓜子壳,沙发扶手上的香蕉皮等杂物收拾起来投入房间内的垃圾桶,则可以得5分。然而,53名考生中,竟然有50人在这道题上“交白卷”。

写这里,我想小时候读到的一则故事: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洗洗衣服、扫扫地、清理身边的垃圾,并不在于要学到什么“技能”,关键在于磨炼个人的意志,培养平民心态。尤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人格健全的人。如果一个人连面前的垃圾都不屑一顾,即使他(她)学富五车,本领再大,怕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因为他们缺乏责任感、劳动观。

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于用人。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也就是说,用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全国各地都逐渐把公开选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正如一些专家所评论的,公开选拔干部既有利于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又有利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促使各级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使广大干部把心思花在为民办实事上、花在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上,激励广大干部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然而,随着公开选拔干部试题的模式化,以致许多应征者考前一门心事地备考,而忽视了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正如人们所热议的“能把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将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回答提问口若悬河是不够的,还得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公共意识和服务精神”。笔者也认为:身为人民公仆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正如网友评论所说:株洲市委办别出心裁的“清洁题”无疑考出了应征者的服务意识,考出了应征者内在的素养。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折射出应试者的人生境界,不解“清洁题”,怎有“服务观”?

从一道“清洁题”难倒九成“准干部”考生的事实中也说明,当今的广大群众需要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雄辩的口才,而且应该具有时刻刻怀揣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在任何时候都应作为一个决策者必备素质。也只有具有如此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真正为人民当家做主,才是合格的政策执行者,才无愧于人民公仆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