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醉后来人。
西班牙语巨大魅力的又一次呈现。
想当年,略萨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作家马尔克斯,在酒店门口干了一架,发生身体接触以后,两人的关系便一直显得很是神秘。如今,当马尔克斯的奖金用于政治与民族独立,估计剩下不多的时候,略萨再次代表拉美,捧回了显然是加息很多的一大把钞票(共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据说,今年最大的热门是诗人,因为已经有13年没有诗人拿到前往斯德哥尔摩的机票了。 瑞典学院新任常务秘书彼得恩德隆日前宣布,今年文学奖将在10月7日宣布,看来16位瑞典学院院士早早达成了协议。由于这几年的文学奖连续由欧洲作家获得,因此该奖备受批评和争议。“这是个问题,但我们意识到了这点。”恩德隆在接受媒体时说。这是否暗示,今年的诺奖将离开欧洲大陆?
瑞典皇家学院10月7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诗人、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获奖作家的代表作有《绿房子》、《酒吧长谈》、《中国套盒》等。
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Mario是名字,Vargas(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Llosa(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Mario父亲和母亲的家族。
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市,1953年进入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双主修文学与法律,1957年入同校语言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诗人鲁文·达里奥的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获文学(语言学)学位,同年离开祖国秘鲁移居欧洲,曾客居法国(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纳)等国(后来他长期定居英国伦敦)。
巴尔加斯·略萨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职(1977年获聘),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1969-197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1992年)等校客座教职。
略萨大部分作品中一个雷打不动的主题是反独裁,极右(比如《城市与狗》和《酒吧长谈》)和极左(比如《狂人玛伊塔》)都是他批判的对象。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
略萨的第一部小说《城市与狗》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
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问世,并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和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1972年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2位得主)。特别是后来又发表了小说《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公山羊的节日》《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坏女孩的恶作剧》等。
1987年,略萨曾回到秘鲁组建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主张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1989年,略萨参加秘鲁总统大选,最终惜败于藤森。
日后,在回忆录《水中鱼》中,他反思道:现在看来,没能获胜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可当时真是刺痛了我的心。然而,正是此次败选,让他坚定了对写作的信仰,“我要设法通过我的写作参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