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开幕似乎还是昨天的事,闭幕就快到来了。本来认为很充裕的时间忽然变得紧迫起来,认真想想如果这样送上门的机会都不认真对待,不知还有什么机会可以再领略世博会的风采。这样一想,就应该克服各种恐惧和惰性,去比大观园还大N次方的世博园走走看看。
应该感叹世博会发起人的伟大创意和执行力,能够组织、凝聚这么多的国家和机构来办这样的世界大观园,即使到交通和信息发达的今天,还具有这样的吸引力。不用说内容,仅仅看看各个馆的外观就是一种享受,那精心设计、赏心悦目、争奇斗艳的建筑,让人十分怜惜它们只能存在半年,犹如昙花一现。想一想当它们随风而去,心情会比林妹妹葬花更忧伤。
中国馆的独特造型早就蜚声中外,但身临其境的感受还是不一样。那种宏伟壮观,那种雍容华贵,那种惊鸿一瞥的美艳逼人,那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觉感受,绝不是照片和电视能够传递的。进入其中,则觉得有所遗憾,除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给人一种把古代繁华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创意新鲜之外,其他乏善可陈。我不敢假设主创团队水平不高,我更不敢假设主办方用心不足,我只能假设主办方不愿意刻意张扬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不愿意让参观者过于感觉中国的强大,而精心演绎了一番小桥流水的情调。我当然无意去认真考察事实到底如何,如果真是这般,主办方和主创方可谓用心良苦。
中国现在的确具有两面性,如果老外来中国仅仅到北京、上海、广州或者深圳然后就离开,当然得出中国十分繁荣发达的印象,甚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居民不到内地去过也不可能感知西部农村的贫穷落后状态。过去穷时我们打肿脸充胖子也要装阔,现在真的开始富了,我们还真的不希望别人误会我们是大阔佬,更不希望别人认为我们对他们有威胁。因此,还是小桥流水一些吧。
关于世博会还流传了一句名言:不看世博会遗憾,看了世博会更遗憾。主要是说排队受不了。世博会里的喇叭不断广播着某某馆排队三小时、某某馆排队五小时,很多人一天到晚在里面只能看三个馆,主要时间都在排队,花了这么多时间当然对所看到的内容感到失望。如果都不要排队就不会那样失望。比如英国馆的外观像一顶毛茸茸的帽子,走进去其实只有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展现一根根毛管的另一端封存的一粒粒种子。不排队进去看可以会心一笑,觉得英国佬还是蛮有创意,如果排了长队后进去看了则想骂娘。这样的状态令人觉得总流量7000万人不是一个人性化的目标,恐怕减一半是合适的。中秋节的第二天,我在世博园里,那天的数据创了纪录,达到了63万多人。如果不排队看馆的话,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不得不感叹世博园经过考验的管理还是够水平的,游客“被7000万”还是可以实现的,群众演员们是可爱的。
我问过几位朋友进去后该看哪些馆?朋友推荐了一番,大部分是那些大国馆和有钱国家的馆。比如朋友推荐美国馆,他说尽管大家对美国很了解,但美国馆展现出来的美国精神还是值得一看。但我想,恐怕还是应该去看看这一辈子都不会去的一些国家的馆,比如塞尔维亚馆、利比亚馆、阿曼馆等等,看看人家想对中国人民说些什么,既然是世界博览会就该更加“世界”一些。
世博会的结束会使我们伤感的,我们还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期盼呢?亚运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WTO、F1赛车、世界小姐选美赛、奥运会、世博会……后面呢?台湾回归?钓鱼岛回归?外蒙古加盟?足球世界杯?也许,没有激动人心的事件才是真正生活的开始。
还是趁世博会没有结束,赶快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