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民主是否是依法民主监督?(一)
整理民间故事之
犀利哥,从一些照片红遍网络世界,不但文字、视频转载和报道,引起犀利哥流浪的当地和地方政府关注;连国外不是汉语的其他语种语言用不同形式争先恐后。可想人们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弱者是有良知有智慧的!有消息:根据犀利哥流浪经历将拍成电影。但愿能和《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一样,让全社会关注教育那样重视类似犀利哥流浪的起码生存生活,和他们基本的尊严!
犀利哥从网络红人到社会名人,有政府的形象?更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智慧!特别是代表国家、政府、地方领导个人和集体的智慧!
为妻子的合法权益,实际是有法律和政策规定:国家2008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有:只要劳动者提出,用人单位就得与上班十年的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可地方法院没有这样做,这位法官感到很冤!先是与工作的法院打官司,当合法权益不能维护,只能穿法袍上访。引起网络和媒体关注!
网上有:法院是主持正义的地方,当法院作为一方当事人卷入纠纷中,理应带头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捍卫法治;如果某一个地方的法院不遵守法律,那么它的上级法院就应当通过审判来迫使它遵守法律,法院在自己涉案中更应公平、公正地司法,才能换来它在审判别人案件中的公信力。同样,一个普通人遇到纠纷时,法院应当还他公正,一个法官遇到纠纷时,法院更应还他以公正,如果法院不公正地对待一个法官,那其他人又怎么相信它会公正地对待普通公民呢?
这段话给人思考:其一,地方的法院不遵守法律,其实是代表地方法院的相关负责人不依法所为!因为法院代表国家,是永久性的!法院负责人是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务权力。代表法院的负责人不依法,可依法处理负责人,再选举、聘用、任命新的负责人。其二,法官穿法袍上访,不是有些人说的上访人有精神疾病!一些地方用公权对为合法权益上访上告人通过截访、押回,有用公款与上访上告人签协议不再上访上告,有送进精神病医院。可想代表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强势,对社会上弱者的无奈!其三,按国家2008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有:只要劳动者提出,用人单位就得与上班十年的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企业改革中有职工下岗和企业改制中的职工买断工龄,是存在企业改制的干部借地方政府中相关部门的行政支持侵犯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共同违法!也许有人会讲:国家2008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之前和之后应该不同?是否可以说是历届政府遗留的历史问题!从现实,企业发展中有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客观存在企业在册职工的历年积累,不是代表企业的干部为什么有公证人员在场与职工签置换身份的协议,再签买断工龄给职工经济补偿;是否企业资产存在低估和贱卖?让有职务权力的人一夜暴发?或存在地方政府卖中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财政?就是企业破产,评估企业出示的破产企业资不抵债,企业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升值,起码能安置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这些社会现实,需要代表国家、政府、地方负责人用智慧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尊重社会上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要做到问心无愧!不要到不在职和年老后讲后悔!
媒体公布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乱排比、企业遭遇强拉赞助、企业遭遇政府项目拖欠款、垄断行业乱收费、强迫订购书刊、强迫指定服务以及参展、参评”等项目对268家企业进行问卷后,将各种不合理负担按指数高低进行排序,指数越高,则此类负担越重。调查显示,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强迫订购书刊”、“各种摊派”、“强拉赞助”。
这些文字的实质,牵涉企业的支出。从企业的发展,必要的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和宣传广告等资金流属正常,如果出于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业方面、所属地方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乱评比、强拉赞助、政府项目拖欠款、垄断行业乱收费、强迫订购书刊、强迫指定服务以及参展、参评等,是否存在企业明知无奈不得为之,一般企业确实难以承受。由此,是否想到乡村、社区、地方、政府、国家的资金流和收支,属正常和合情合理的能理解,一些用职务权力或红头文件的创收、小金库、公款私存,或像类似地方政府给各部门的招商引资指标、任务、数据等是否会造成社会上和民众认为相关负责人的贪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国家财政建公路铁路机场,到用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的拉动内需,是否真正不断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对处于谋生的贫困群体,不需要家电和汽车,没有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是否客观存在有失公平!有良知和有智慧的人都会思考!
说企业的排名榜,在世界企业五百强、中国企业百强、中国城市以GDP排名,是否联想:国有大型企业在世界企业中的排名,是从国资委成立前近二百家到计划的百家左右,而全面改革开放初期各省市区原有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在抓大放小中的企业资产低估和贱卖,企业改革中的职工下岗和企业改制中的买断工龄,不说企业资产成为地方的财政和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把中小型企业成为大型企业?或像现在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从战略发展,要是当时的中小型企业成为现在的大型企业,是否世界企业五百强中有更多中国企业。可能不会,或减少、或避兔发生为合法权益上访上告、贫富悬殊超过承受的底线、一些人用职务权力的贪腐、吉林通钢工人罢工和打死民企代表事件、贫困地区在校学生到发达地区做童工、深圳发生外资老板叫打工青年下跪、一些地区有类似山西黑煤矿和黑砖窑,等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外资企业如狼来了!全国三十几个省市区的日化厂、饮食公司,服务城市的蔬菜公司,服务农村的供销社和粮站,等在改革开放中消失,有多少人想过:那些国营和集体单位的职工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多少利润?利改税后,一些国有和集体企业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多少税费的财政?而职工的下岗、提前内退、买断工龄承受经济收入减少和失业后的贫困生活,那些一夜暴富的企业干部和贱卖获得中小型国有或集体企业的人是否思考过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