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误“国学数典论坛 s Archiver”网站·黄淮 简介


   

署名wzidu 2007-5-20 12:44  发表于“国学数典论坛 's Archiver”网站之中,关于 黄淮简介有颇多讹误,原文如下:

 

[]黄淮 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附目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黄淮(1367-1449)
   
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东里人。福建莆田黄滔裔孙,黄寿生族弟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官中书舍人(从七品)。明成祖朱棣即位,改元永乐,元年(1403)于奉天门左室召见黄淮,询以政事,黄淮据靖难之役后的形势和政局,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对答如流,很合成祖旨意,从此成祖每上朝议事,常援黄淮与解缙侍立御榻左,以备顾问。有时至深夜仍在帝榻前商议机密的重大政务。不久,与解缙、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六人入文渊阁参与机务。黄淮专掌制敕。是年秋,升翰林院编修,又进侍讲。永乐五年(1407)升右春坊大学士。永乐十二年(1414)被汉王诬陷,入狱十年。明仁宗即位,黄淮因辅导仁宗,从容调护有功,官复原职,不久升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仁宗洪熙元年(1425)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


  黄淮治事果断通达,和平温厚。史评曰:神识洞朗,健力峻拔,有古社稷臣之风。”“通达治体,多所献替。明成祖对左右赞许曰: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


  黄淮历事洪武惠帝、成祖、仁宗、宣宗朝,仁宗洪熙元年,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史官评为功在辅导。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中、能赐环以后,复跻禁近,退至引年归里,受三朝宠遇者又数十年,遭际之隆,几与三杨相埒。已是很不容易了。他功成不恋位,于宣宗宣德二年(1427)秋称疾辞官回归温州,奉养老父。父子俩遨游林壑,往来别墅,衣冠伟然,辉映后先,为近世所未有。老父颐养天年,九十三岁高寿而终,御赐祭葬。


  黄淮居乡达二十余年之久,放情田园之间,怡然自乐,在其《首夏述怀》诗中曰:杖策田塍间,歌咏聊自娱。家乡巾湖里建有御书楼。后有黄文简祠有赐归堂、奎文亭。亭中立有明宣宗朱瞻基《御赐黄淮归永嘉诗碑》,诗曰:永乐圣人临御初,躹躬稽首陈嘉谟;仁皇监国文华殿,左右谋猷共群彦;朕承大宝君万方,相与共理资贤良。碑之背面附刻着黄淮《御制恩赐诗赞有序》。明人陈谦寿写了一首诗,颇能表述黄淮一生的业绩:一介孤亭御留,辅臣仅此寄贻谋,独贤几载郎官簿,画栋飞甍驾列侯。直至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逝世,享年八十三岁。葬于大罗山,谥文简。


  黄淮著述甚丰,其文章从容安雅,亦与三杨体略同。有《省愆集》、《介庵集》、《归田稿》等。永乐十四年(1416)奉勅与杨士奇合编《历代名臣奏议》共三百五十卷,自商周起至宋元,分六十门,凡历代典章沿革之由,政治得失之故,实可与通鉴、三通互相考证。采摭赅备,固亦古今奏议之渊海也。”(《四库全书总目》)为名臣奏议类之书典的佼佼者。


  他的府第在孝廉坊(因宋绍圣年间孝子仰忻居此而得名,原名巾湖里,又名幞头河),后人为纪念他改名黄府巷,至今不改,已有570年历史。当时黄府内第宅轮奂,原有奎文亭、赐归堂、御书楼等胜迹。亭中立有宣宗诗碑,据说黄淮辞别宣宗要回温州。宣宗设宴太液池,赐金织衣一袭,还洒墨写了一首长诗送给黄淮。诗云:倾心写诚任旧老,而卿引疾先还乡;又云:五历星霜复相见,相对清言良慰情。黄淮回到温州将诗刻石碑置于奎文亭中,即《御赐黄淮归永嘉诗碑》。碑之背面刻有黄淮作的《御制恩赐诗赞有序》。


  黄淮下诏狱逾十年,复官后深知自由的可贵,辞官回乡放情于山水,歌咏自娱,诗曰:


        游五美园(在茶山)
  清晓肩舆入翠微,溪流曲折护岩扉。
  布金僦地徒成幻,卓赐为庵信不非。
  翠竹黄花俱净供,风声鸟语总禅机。
  碧潭龙语知人意,收却阴云送客归。


        大龙湫(在雁荡山)
  两崖拔地势争雄,中有银河一道通。
  声撼天风摇素练,光涵海日炫晴虹。
  奔腾忽作纵横态,开阖难穷造化功。
  愿得余波覃远迩,闾阎处处乐年丰。


         江心寺(题毗卢阁)  

雕甍画楝护璇题,百尺觚〔棱〕北斗齐。
  势压沧波鳌背稳,影侵霄汉日轮低。
  祗园只此瓯江上,净〔土谁云鹫岭西。
  俯视尘寰名利客,劳生扰扰隔云泥。


  黄淮公长子棐仕尚宝司承〔;次子采仕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三子盘〔无仕。均子孙繁衍,现永嘉霞川、平阳郑褛、乐清等地有黄族聚居。并有枝叶繁茂在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而温州市区东里与黄淮有关的赐归堂御书楼黄文简祠奎文亭等遗址已难以寻觅,仅留有黄府巷的名称,沿用至今有550多年,令人追忆而已。
  

黄淮晚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茶山南柳村东里寿征庵中。于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初三寿终正寝,享年83岁。谥文简,敕葬大罗山南柳信岙。

 

现特地予以纠误:(注:字下划有线者要去掉;〔 〕中字为正确,以替代方括弧前面的讹误字)

 

1、第一段中东里人。福建莆田黄滔裔孙,黄寿生族弟此两处有违史实之地名、事情。

        2、第三段中洪武、惠帝、成祖、仁宗、宣宗

        3、第四段中“家乡巾湖里”“后有黄文简祠有赐归堂留,郎官簿

    巾湖里“黄淮宅”确实被改为“黄文简祠”不过那已经是明宪宗成化朝(14661487)年间的事情了。

4、第五段中“《历代名臣奏议》共三百五十卷,自商周起至宋元,分六十门”。是六十六门。

5、“江心寺题毗卢阁”, “题毗卢阁”四字不能少,因为黄淮另外有“七律《江心寺》一首”。 〕;

           净〔土; 

6、第八段中“尚宝司承〔”“三子盘〔”;“市区东里 温州市区没有称“东里”。

7、第九段中南柳村东里”,南柳村也没有称“东里”。

       

还可以参见更新版本“百度百科·黄淮”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