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看上去有点不太搭调,可我还是硬生生想把它们扯到搭界上去。很多事情,看似不靠谱,却能混搭,于是才好玩。我把这类好玩,统而笼之,叫考古好玩。所谓考古好玩,不是三俗,而是通俗,就是想着法儿惠众。这有别于象牙塔里那类正儿八经的考古,抖的是学术范儿,长年累月战野外,搞好了,还能评上考古奖项什么的。说到考古奖,中国有,外国也有,暂且按下不表,先说中国达人秀的评选,暖暖场子,引个话茬。
中国达人秀最近爆棚地火,我陪着家中领导每期都看,从廿四强看到八强。待看到四强,却出现了我不太愿意却又不得不看到的一幕。四位达人中:两位(组)是残疾人朋友,占了50%的比例。需要强调,我不是在讨论尊重残疾人与否的情感价值判断问题,也绝对没有对他们不恭的意思,反倒很钦佩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才艺与精神。但我还是在我的微博里写了如下感言:“最担心残疾人朋友成为中国达人的结果还是成为了结果,在祝贺的同时又多有遗憾。因为我一直期盼中国达人在普通人中产生,像英国的苏珊和保罗那样:他们的相貌并不异常,但才艺异常,心态平常——那样的社会,那样的价值观,那才正常。”我这帖子发出后,被网管放到了搜狐首页,遭逢批量转发和贬评褒论。
这帖子里提到的苏珊大妈和保罗,我像不少朋友一样,关注已久。我还让在英国留学的犬子专门去买了他们的原版碟邮寄回来,常在家或车里循环播放,喜而听之,欢而娱之,为他们的寻常故事和平凡人生感慨之。后来发现,在英国达人或者美国达人中鲜有身体障碍者,这说明国外的达人评选比较关注普众性、平凡性,而非特殊性、奇异性。换言之,我心中的中国达人,应该是在平凡中见精神,普通百姓可效而仿之,而不是靠新奇特获誉,过于强调唯一性、不可复制性、排他性、乃至超过常人毅力的努力拼搏性,成为少数特殊人群的达人秀和中国梦。
话说回来,特殊达人们之所以能折桂中国达人秀,一是参评的不少人偏好过度,迈不过去情感这道坎,悯人系数占上风,审美观不免有点跑偏;二是其他选手的特点和实力尚不足以去国际舞台上展示,比如那位6岁的小周立波张冯喜,着实可爱,但她还未成年,擅长的又是沪语和国语,如何同国际接轨?再比如那位蔡胖妞,唱功了得,英语也不错,应当是位不错的人选,但她的身体是否和那位胖哥朱晓明一样,能否经得起巡演的艰辛,却是个问题。故此,无臂刘伟成为选秀王,虽说有点美中不足,却也无话可说。尽管我又实在不愿意想象下去,偌大一个中国即将签约亮相世界级演出的出色达人,竟然是一位残疾人士?!甚至那些对中国久怀恶意的坏人还会搬弄是非,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达人形象,是让残疾人展示人类难以完成的高难度生理极限,这种超高、超强的做法,有悖于更高、更强的普世价值云云。
中国首届达人秀的结果,既不太出人意料,也不太在情理之中,给人没有办法的办法之感。达人秀如此,中国评选考古奖也多少有点类同。比如中国每个年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奖,奖的就是谁发掘到了最有学术价值的古代遗存,即从每年全国几百个考古发现中拣最好的挑。首先要说,我不是举双手反对评选这个奖的,因为这是中国权威考古机构为了学科自身发展、普及考古和保护文物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我本人也是近两年海选阶段的推荐者之一。但这就像我评价中国达人秀一样,美中不足或者说不无遗憾的是,考古发现是带有很大偶然性的,谁能挖到,谁不能挖到,不代表谁比谁的水平就高,何况,这还不乏有引发考古学家拼命想抱大金娃娃的挖宝心里之嫌,导致负面的弊诟。
相比之下,国外也搞考古评奖,但不太像我们这样谁挖到好东西,谁就登堂入殿。比如英国的考古奖,他们评选的名目比我们多很多,像金手铲奖,奖励某些考古技术新发明;像重要学术贡献奖,奖励某项开创分支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像英国遗产奖,奖励在长期保护古建及纪念物中作出贡献者;像钢铁大桥奖,奖励对古建进行合理再利用并作出成就的项目等。另外还有诸如考古著作奖、最佳广播节目奖、新闻奖、普及考古知识奖、考古俱乐部奖之类。
浏览英国考古奖项,我们会发现,他们着眼于手段与方法的创新、研究与保护的进步、如何使考古学走近公众这三个层面,而唯独没有中国这样的考古发现奖。换句话说,英国奖项的名目和体系本身,重点考究的是更深层次和更广空间上对考古学自身定位及其价值观的取向,并将其物化为一种外在的形式,以便倡导和传播考古成果和价值。特别值得注目的是最后四大奖项,似乎更强调考古之外或考古后续故事的比重,占据近半,其用意着重二字:普及——学科知识和价值观的社会化程度,是不是为公民社会及其思维方式带来了有学科价值的充实和启示。这就像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说过的那样,科学虽然很专业,但面不能太狭窄,因为科学的追求,不仅在于发现和创新,更在意如何改变人们的思想。
与以英国为代表的国际性考古奖项比较,中国的十大考古发现奖,我们强调的是优中选优;而他们倾心的最高奖,是众中取众。这纠结起来,好像两根轨,平行铺设,难以交集。但有没有道岔呢?可不可以并轨呢?我们期待着,等待着,而且信心满满,不会等得太久。因为明眼人早已发现,你像达人秀,英美等国也不过刚举办过那么三、四届,而我中国已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我们除了十大考古发现奖,其它田野考古技术奖、科技保护类奖项等,也在逐步增多和更加国际化。可见,我们被落下的不远,被甩下的不多,起码追得上,完全赶得及——中国考古奖是这样,中国达人秀亦如此,从自发到自觉,方为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