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日本,觉得日本什
么都贵,一根小青菜要250日
元,买什么都要和在中国的
低工资和人民币算一算,算
下来不敢买,于是不买,不
吃,饿——不是饿——是减
肥。去日本不久体重就轻了
十公斤。
一次,一个在日本十多年的中国朋友来看我。
他善良的太太,见初到日本的我,饿痩了,觉得可怜;于是送我许多吃的东西,其中有一盒纳豆。
二
纳豆的包装很精美,画着豆子的图案,一直舍不得吃,放在冰箱里,忘了时间,似乎快有一个月。
一天中午,过了12点,匆匆忙忙回寮,打开冰箱,竟然没有菜,想起朋友的太太说过:“纳豆是下饭的。” 于是,取出纳豆,打开包装,准备下饭。
我满怀欢喜,宝贝似地打开。但包装纸还没有拆完,手的动作便越来越僵硬。怎么黏黏的、稠稠的、黄黄的、黑乎乎的粘丝?还没有吃,觉得味道不对,我用筷子夹了几粒,就闻到一股腐烂的味道,不死心,心存疑惑地尝一尝,糟糕,坏了,赶紧吐出来。
日本是一个很讲究食品卫生的国家,怎么就坏了?
冷静地判断,朋友送来的时候,一定不坏的,现在坏了,是我保管不当。又想,他送来,我是及时放进冰箱的,怎么就坏了?又不好意思问,就算没有送,赶紧白吃饭。
三
一个星期后,到这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太太问我:
“上次的纳豆味道怎么样?”
我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没有放好,变质了,坏掉了,倒掉了。”
朋友的太太说:“怎么变质了?坏掉了?”
我说:“打开,那味道很难闻,一股又霉又臭的味道。”
他太太说:“哎呀,就是那个味道呀,不是坏,那个味道是对的。”说完又笑。
朋友在一旁埋怨他太太说:“你也不早告诉他,我知道他是吃不来的。”
四
纳豆是日本人日常下饭的菜,用豆子腌渍而成。最早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秦汉时期的中国人就吃大豆做的纳豆,奈良、平安时代由禅僧传入日本,所以纳豆首先在日本的寺庙里得到发展。日本大德寺、大福寺、悟真寺的纳豆都是的有名的特产。但在中国霉而不臭的纳豆,不知为什么到日本就臭了。
据说,喜欢吃的人,不仅口感特别;而且,多闻闻,就会香起来。譬如,日本人说,你们中国不是有臭豆腐吗?纳豆和臭豆腐,其实是一对兄弟,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道理差不多;我现在有点相信这句话。
但我当时一闻,像虾米臭,老脚臭;吃起来,是抹台子抹布的味道,抹布的味道,够恶心的。
日本人吃东西喜欢“真味”,抹布的味道,也是真味?很可惜,我刚吃一点,就吐出来了,与抹布的真味失之交臂。
以前在日本饭店里吃生鱼片,蘸芥末。我弄了一大块绿泥似的芥末放在嘴里,结果涕泪交流,赶忙喝汤,辣到喉咙,舌头缩不回来。都说日本料理淡而有味,这是“淡而有味”吗?不是,是陷阱。但是,懂得了适量,调和了酱油,真的觉得好吃了。也许纳豆也一样?
日本料理很丰富,譬如,酱汤、油炸虾条等几十种,我能用日语说出它们的名字;还有日本人非常喜欢的“寿司”,外面用海苔,里面用生鱼和米饭夹裹起来,再用刀整整齐齐地切开,一盘一盘地摆成花样。日本朋友每每送我,回到家里,妻子就将它们拆开,饭归饭,鱼归鱼,海苔归海苔,再烧了吃,日本朋友见了,简直口呆目瞪,觉得很失望,怎么能这样?这是糟蹋了日本料理。但我们没有办法,那是习惯,也是文化的差异,没有什么对不对。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是没有见过世面?是保守?还是不如现在的年轻人适应性强?也许有一点,也许都不是,而是信念不一样,至少我觉得,认准了人生的目标,就应该大步朝前走。
五
我还是记住了纳豆。
因为朋友说,有些人永远不喜欢吃纳豆。但也有许多人,从不喜欢吃,到吃一点点,到喜欢吃,就像刚到日本,一开始不喜欢这个国家的人,时间长了,慢慢适应它的味道,最后也喜欢这个国家一样。
有人把能不能吃纳豆,看成是能不能适应日本社会,融入日本社会的标志。
我始终不能融入,所以第二年秋天,就携妻回国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