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五章 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国轰炸日东京 (1)
黎明时分燃起凄厉大火
轰鸣 闪光向北方延伸
地球上死亡 充满临死的惨叫
武器 报应 饥饿路上死神潜伏
狂人统治的王国
手握强权在武力的支配下
打破铜墙铁壁的防卫
王公联手破坏港口
船尽沉海,洋面平静
海战在夜晚打胜
被破坏的西洋舰队船只熊熊燃烧
新的点子,迷彩大船
让败者恼怒的正是
这沉沉雾霭中暂时的胜利
帆彩藏住了船体
庞大的舰队却败在弱者手里
渐渐驶近的十艘大船
突然转向开始攻击
被打输的强者会联盟反击
这是十五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写的几首预言诗,描写的好像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情形。而且说明日本偷袭的胜利只是“暂的胜利”;强大的美国和盟军会进行反攻。
德意日签订《三国条约》
中国破译日本密码
1940年9月4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警告东京不要插手越南。同月下旬,美国总统宣布:除西半球国家外,美国对一切国家都禁运废铁、废钢,只有英国例外。日本受到这个他们称之为“不友好的行动”的剌激,第二天便跟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三国条约》。
1941年7月24日,日军正式占领包括越南在内的法属印度支那。两天后,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这就是说,日本再也不能从美国购买石油了。英国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不久,日本的主要石油来源荷属东印度群岛(每年进口180万顿),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日本首相近卫文磨觉得这是个真正的危机,因为日本陆军的坦克、飞机所用的每桶汽油都是靠进口的。民用石油马上实行配给。日本大使野村九月抵达华盛顿,对新闻界垂头丧气地说:“东京市连一辆出租汽车都没有了。”
日本只能支持几个星期,不能再多。近卫首相把日本政府的要求交给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如果美国不再武装蒋介石,在太平洋方面也不再建筑防御工事,并且帮助天皇解决原料和市场问题,那么日本可以答应不利用印度支那为军事基地。在中国事件“解决”之后,就从中国撤兵,并“保证”菲律宾中立。
格鲁大使请华盛顿注意:日本天皇身边有一批亲信,他们比近卫还坏。要是美国让近卫下不了台,有人便会取而代之。赫尔没有理会这个意见,却送来一份最后通谍作为答复:“日本必须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军队,宣布废除三国条约,同各邻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外务省频繁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越南)、暹逻(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它群岛上所有的领事馆发出密电,命令除留下最简单的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颁布了许多隐语,例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共有十几条之多,并明白规定这些隐语在必要的时候会在无线电广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馆注意随时收听……。这些,都被中国设在重庆的侦查电台池步洲等人破译了。
此外,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间,引起了池步洲的注意。
这些情报,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中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馆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电文中还频繁地报道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为主。
另外,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统计调查局(简称“军统”)里,有个名叫邓葆光的情报比较学研究人员,他于1941年秋看到一则报道,日本正与苏联谈判,说日本将以橡胶换取苏联的木材。邓葆光自问:日本既不生产橡胶,何以橡胶易木材?橡胶产于南部,只有南洋群岛的橡胶距日本最近。邓葆光由此研究而得出,日本将采取的军事步骤。他猛然醒悟:美国驻守南太平洋的军队,重力放在珍珠岛!日本只有突击南太平洋的军队,方可取得南洋橡胶。邓葆光立即以绝密电报告知英、美:“日军极可能不宣而战,进犯南太平洋英、美海军,袭击珍珠港!”得到这份来自中国“军统”经济科的密电,英国当局置之不理,美国只回答了三个字:“知道了!”
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才认识到,来自中国的情报的价值。邓葆光在“珍珠港事件”后,分别收到英国的赞扬和美国的致歉电。
美日谈判 美国实施“苦肉计”
从1941年春开始,美日间多次谈判,并达成临时协定草案。这个草案只要求日本从越南南部撤军,而却只字不提中国境内的日军。作为交换条件,美国要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制裁。
11月22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召见中、英、澳、荷四国大使,通报说明美方草案。英、澳、荷大使并无异议,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当即表示反对,并且要求面见罗斯福总统,陈述阻止美日和谈草案的理由。恰在此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给罗斯福发来电报,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说:“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地增加英美的危机!”正是在这种内外努力之下,11月26日,美国决定撤消妥协方案,从而使太平洋的局势为之一变。
1941年10月16日近卫下台,日本最凶猛的鹰派东条英机继任首相。
当时,日本政府内部就是否向美国宣战已展开过激烈争论。
受到禁运限制的日本人,现在感到再没有讨论的余地,只有诉诸武力,否则就要从中国撤退,这是不可想象的事。于是他准备向美国动武。
美国情报机关也掌握了日本的密电码,对事态的发展无不了如指掌。
1935年,美国陆军重新组建由密码专家威廉.弗里德曼领导的监听机关——信号情报处,与随后成立的海军通信保密科被冠以“魔术”的代号。至1941年,“魔术”已能截获并破译出绝大多数日本人用九七式打字机发出的“紫色密码”外交电报。
11月22日,美国海军部截获并破译了日本外相给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的电报。东京致电留在华盛顿谈判的野村和来栖,要他们注意:一周之内,“事情会自然发生”。这份电报把野村大使递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的照会称为日本的“最后通牒”。并说这是防止发生“某件事情”的“最后努力”,其期限为一个星期。美国海军部认为,这份电报表明,11月29日之后,美日关系将会出现“某件事情”——也就是战争。这份电报作为急件,被送到了罗斯福总统那里。
11月27日,在华盛顿的来栖和和在东京的山本五十六通话,美国的情报机关把他们的话破译了。他们用的是代号。山本问道:“今天婚姻问题谈得怎么样?”来栖回答说:“今天谈的跟昨天梅子小姐谈的没有什么不同。”接着来栖问道:“娃娃就要出世了,对吧?”山本非常肯定地说:“是的,娃娃看来马上要出世了。看来好象会是个健壮的男孩呢。”
“梅子小姐”是指罗斯福总统,“婚姻问题”指在华盛顿进行的谈判。
11月29日,又监听了一次谈话。这回有个日本大使馆官员问道:“告诉我,什么时候是零点(即发动战争时刻),不然我没法办外交了。”东京那边柔声答道:“好吧,那么我就告诉你,零点是珍珠港时间12月8日。”
美国政府这时明白,谈判是虚与委蛇,毫无意义,只不过拖延时间罢了。眼见日本就要进攻了,什么时间进攻,美国也已知道,只是不晓得进攻哪里,所以给夏威夷、菲律宾各地的司令官分别发出了这样一封电报:
“此电的目的是促使你们注意战争即将来临。旨在求得太平洋局势稳定的美日两国谈判业已停止,预料几天之内日本将有侵略行动。你们应当作适当的防御部暑,为执行WPL--46所规定的任务作好准备。”
“WPL--46”是作战计划。12月6日,夏威夷陆军司令活特尔·肖特将军又接到陆军情报处的一份电报:“美日谈判实际已陷僵局。战争可能即起,预料将有颠覆活动。”
肖特断定颠覆活动是指瓦胡岛上日本侨民的捣乱行为。于是下令把所有的飞机都摆在机场中央,一架接一架。这样一来,敌机一到,这些飞机就立时全部被炸毁了。肖特和夏威夷海军司令金梅尔少将一致决定不执行WPL--46号作战计划。他们认为,实行长期警戒会把战士弄得精疲力竭的。星期六那天,官兵们还照例放周末假。太平洋舰队共有九十四艘军舰,包括八艘战列舰和九艘巡洋舰,都没有布置特别警戒。
虽然早在1941年1月,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就报请华盛顿注意:日本有偷袭珍珠港的可能。他在日记中写道:“东京纷传,谈判一旦决裂,日本就要倾巢出动,袭击珍珠港。”可是美国军事机关置若罔闻。
1941年12月3日,中国侦察电台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主要内容如下: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电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采取断然行动。
根据当时情况判断,这是“东风,雨”(即日美开战)的先兆。结合前此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了两点估计:一、时间可能在星期天;二、地点可能在珍珠港。他把译电交给组长霍实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空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使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这就可以判明日本已决定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霍实子拿着密电译文跑步送交毛庆祥,毛庆祥阅后立即亲送蒋介石,蒋介石也立即将密电内容通知美国驻重庆使节。美国总统罗斯福看了这份情报后,在上面批了几个字:“留中不发。”
苏联在日本的间谍大师佐尔格也获得了这一情报。几十年后美国媒体还报道说,根据最新解密的文件,苏联在引导日本偷袭珍珠港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因为苏联当时必须全力抗击纳粹德国,要防止两面作战,日本对美国发动战争,符合苏联的战略利益。
然而在实质上,偷袭珍珠港是日本对外扩张战略的必然结果。日本人工于心计,先诱使德国和意大利签订轴心国条约,获得了德国和意大利对日本的支持,但是又不通报自己对美作战的意图,拖德国下水,同时又不承担对苏作战的义务。
1941年12月4日,日战时总司令的一本战时日记中,提到了最后备亡录的问题,而且清楚地谈到,军方反对外务省提出的预先通知华盛顿的建议。日本当局第二天起草了备亡录,但在文字上轻描淡写。实际上,在备亡录提交美国政府之前已经被截获,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到了这份文件,他认为这将导致战争。但他的助手们认为这份文件没有什么新的信息,反对进行战争准备。
12月7日的日记说:“我们的欺骗性外交行动正逐渐取得成功。”这表明,日本陆军和海军都不想正式宣战,甚至不想宣布终止谈判。他们是有意这样做的。
12月6日是星期六,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国海军部又截获了一份日本政府给野村大使的电报。这份电报长达14段,后来被称为“14段电报”。海军部把它破译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知美国政府,日本政府拒绝美国政府的建议,并着重说明“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14段电报”的前13段破译出来后马上送入白宫,罗斯福读完后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很快,电报的最后一段破译出来,它要求野村大使于7日凌晨1点钟整(东京时间是8日凌晨3时,是夏威夷时间 7日早晨8时),准时将电报转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海军部认为,所说的1点钟,就是日本发起进攻的时间。破译出来的这段文字又马上送入白宫,这份电报不仅表明了日本方面要不宣而战,而且给出了具体进攻时。
读完“14段电报”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紧急召开了一个最高机密会议,美军勤务部队的副主管道恩C.史密斯也参加了。罗斯福宣布,总统智囊团已经预见到日本将要袭击珍珠港,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命令史密斯尽快将一批医疗人员和储备物资运至美国西海岸的某个港口,随时准备出发。但罗斯福总统拒绝将这一消息通知珍珠港的军事指挥官和当地的红十字会官员。面对与会官员的惊讶与不解,罗斯福解释,只有当美国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投入战争。
罗斯福总统已预知日军将对珍珠港进行袭击,但他为了能说服国会使美国早日赴欧洲作战,便使出了以太平洋舰队部分舰只为代价的“苦肉计”。为了既防止较大的伤亡又避免“苦肉计”的泄露,他只有通过秘密的渠道向珍珠港方向紧急调送大量的医疗人员和药品,同时将舰队主要的作战舰只调离珍珠港。因此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的航空母舰和主力军舰都未遭受重大损失。
当时,德国法西斯已横扫大半个欧洲,只剩下英国在苦苦支撑,欧洲形势岌岌可危。美国如若再不出兵,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会是一场灾难。而此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为了赢得国会的支持,罗斯福被迫采取了“苦肉计”。
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将要发生的当日,胡适正在纽约演说,罗斯福来电话,约他在白宫相见。胡适来到白宫,罗斯福便开门见山地说:“胡适,那两个家伙(指日方谈判代表)方才离开这里,我把不能妥协的话坚定地告诉他们了,你可即刻电告蒋委员长。而从此刻起,太平洋上随时有发生战事的可能。”
离开白宫,胡适刚到使馆,便又接到罗斯福的电话,告诉他:“方才接到报告,日本海空军已在猛烈袭击珍珠港。”
在日军袭击珍珠港之前,虽然美国人已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但直到日本人空袭发动前的最后时刻,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指挥官金梅尔上将都没有得到警报,就连美军已经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的消息,金梅尔也不知道。
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乔治.马歇尔也是直到1941年12月7日下午1点多才知道破译密码的内容。他给海军上将哈罗德.斯塔克打电话,斯塔克提议通过海军的快速传输设备把消息传过来。而马歇尔为保护这个机密,坚持用西部联合公司邮送警报。而当消息送抵之时,袭击珍珠港的最后一架日本飞机已经飞走好几个小时了。
次日,日本对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8日中午,罗斯福走进国会大厦,向国会发表宣战演说。
在欧洲与希特勒军队奋战的丘吉尔,听说美国参战了,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而希特勒则狂怒道:“日本人真是太愚蠢,为什么要惹那个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