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借“乐计划”集结移动互联网的中国力量


出处:NBC(netbarcn.net)评论   作者:赵福军

在不久前的CES展上,联想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战略——“乐计划”,并通过乐phone、乐book、ideapadU1三款创新产品来让产业链与用户感知战略的意义与价值。

乐Phone是通过独特的Push技术,使用户在获得传统通话、短信等通信服务的同时,可以享受收发邮件、即时通信等互联网服务。乐Phone还采用了独特的正面无按键设计,全触摸横竖屏使用模式,并在外接docking后变身迷你笔记本。

乐book是集合智能手机和上网本最佳属性为一体的全新移动互联网终端,支持多种网络连接,包括3G、WiFi、蓝牙和有线连接。此产品将于年初在美国通过全美最大的运营商AT&T进行捆绑销售。

ideapadU1是全球第一款创新形态的混合型笔记本电脑。它将两种使用模式集合在一个设备中:通常使用时,它是一款时尚轻薄的全Windows体验笔记本电脑;一旦需要,其屏幕可以拆离,变成一个独立工作的全功能触控操作平板电脑。

其实从2004年开始,联想集团就已经开始酝酿和筹备该战略,2005年,联想研究院正式组建团队进行以手机为主要形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开发。无论是5年前就开始做研发投入,还是去年11月底以2亿美元回购联想移动,都预示着联想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重视。

归结起来,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终端的变革创新,让互联网在线生活无时无刻都能环绕在用户周边,在这个环绕的过程中,是传统互联网内容与服务产业链的移动化、更是传统PC厂商转型中探询新市场与新蓝海空间的过程,毕竟传统互联网几十家上市公司的战绩已经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提供了充分想象空间,而传统互联网所创造的传统PC市场,为什么就不能平移到移动领域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从意识与思维角度来看,此次联想“乐计划”无疑是开放的,一方面在终端产品研发方面完全从满足用户移动触网需求出发,在智能手机、手持PC、智能本、上网本、Hybridnotebook、笔记本等多种产品形态中寻求最大化满足;另一方面则整合国内外的软硬件、网络内容与服务厂商,打通产业链,这些都使得联想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有了坚实基础。

那么联想为什么要在此时发布移动互联网战略呢?

首先,伴随3G牌照的发放与运营商之间的竞逐,移动互联网市场也将在未来两三年时间迎来井喷式增长。2009年被业界称之为3G元年,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在这一年中,通过资本、广告教育市场,让3G概念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据2009年12月发布数据显示,移动、电信、联通三家发展的用户数将近1000万。进入2010年,据预计,中国3G用户将突破1亿,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的春天将快速到来。

联想在传统PC领域耕耘了20余年,低利润背后的竞争也相对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联想需要把握市场与用户消费大势,积极将产品线进行转型,由于联想在全球拥有46个顶级实验室、1800多名世界一流研发人员、五千多项全球发明专利,这些都为移动互联网战略的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次,移动互联网战略能够有效发挥之前联想移动在品牌、渠道、运营管理等方面拥有或积累的显著优势。据悉,联想移动目前在中国手机市场中名列三甲,系国产手机第一品牌;在中国手机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领导团队;拥有良好的渠道体系和丰富的手持设备渠道管理经验;和中国电信运营商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关系。

在杨元庆看来,“现在3G越来越成熟,云计算也越来越流行,台式机和上网本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上网需求。”,“预计会有一个爆炸性的无线互联网应用的增长,但没有看到一个合适的产品来满足这个需求。好比高速路建好了,但路上没有车。” ,“现在对PC厂商是一个新机遇,而联想在这方面又很擅长。”

最后,凭借联想的品牌凝聚力与公信力,互联网顶级“玩家”,如新浪、腾讯、凤凰、盛大等已纷纷与之合作,共同谋求移动互联网市场新商机,毕竟除终端外,用户更关注的是借助移动终端能够体验到那些互联网应用与内容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卖服务、卖内容,而不仅仅是卖硬件终端。除了国内顶级“玩家”外,联想也与国外乃至全球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导者如高通(Snapdragon高速手机芯片)、Google(Android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这就使得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的起点从一开始就很高。

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借助iPhone,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的神话。毫无疑问,联想也希望借助“乐计划”,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占据核心地位。就如同在3G领域,中国移动、中兴、华为等企业通过TD这一标准,坚决捍卫中国在未来通讯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一样,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联想也正在积极整合产业链与个项资源、配合自身技术研发与移动业务优势,集结移动互联网的中国力量,从这一点上看是非常值得肯定并给予支持的。


版权声明:本博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博主个人言论,与任何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无关,转载请经授权。
联系方式如下:
MSN:zhaofujun@hotmail.com
QQ:43471982
mail:zhaofujun_19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