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西部第一模具产业园


  中国重庆西部模具城,在有“西南小五金之乡”的大足龙水镇动工。大足希望通过这个模具城的建设,打造西部地区第一的模具产业园。

  模具城规模近40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6个亿,目前已经与200多家本地企业,70多家浙江企业达成初步入驻意向。一期工程将在两年内投入使用,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至少两万个就业岗位。

  大足现有比较有规模的五金企业600多家,2008年的销售额高达80个亿。但作为产业基础的模具行业,却一直因为规模小,布局分散,以及技术、人才方面的限制,难以支撑甚至制约了五金产业的发展。大足目前的五金模具,有80%需要从浙江、广东等地引进。而在重庆每年40个亿的汽摩配模具市场份额中,本地行业占有的不到15%。

  重庆模具产业现状分析

  模具是“工业之母”,是投入产出1:15的高技术、高利润行业,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模具工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重庆模具生产厂点多数分布在主机厂或国有企业的模具分厂、车间,处于本厂的配套地位,自产自用、自给自足、缺乏市场化的模具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渐渐地使重庆地模具产业失去了竞争力,落后于浙江、广东、江苏等工业城市。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重庆模具产业园的诞生,有效地延伸和壮大了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高新技术和资源转化等支柱产业链,为重庆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模具网CEO、行业专家罗百辉表示,重庆模具行业的发展壮大,任重而道远,希望重庆打造成为中国模具注重中西部龙头的宏伟目标。

  重庆模具产业市场需求巨大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对其它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被称为“工业之母”。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以来,世界模具市场一直保持在600-800亿美圆之间,我国模具工业十年来平均增速在12%以上,到2003年我国模具产值已仅次于日本、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但是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落后于德、美、日、法意等发达国家,模具商品化和标准化程度低于国际水平,大型、复杂、精密、长寿模具大量依赖进口。

  汽摩工业是重庆市第一支柱产业,重庆汽车摩托车的产业规模提供了巨大的模具市场,为模具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工业发达国家,汽车、摩托车模具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的一半左右,这一比例在重庆市达到75%。按照2007年重庆市规划汽车100万辆、摩托车700万辆,汽车摩托车以及零部件合计产值1750亿元,共需模具约40亿元。

  目前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兴市,实施重庆新型工业化“1+6”工程,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以制造业为龙头的渝北区也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汽车名城”和“世界摩托之都”。由于模具对现代制造业发展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作用,模具工业是汽车工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结。汽车摩托车80%以上的零部件必须依靠模具成形,先进加工制造技术一般都是首先在模具上采用,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汽车摩托车产品的自主开发和技术进步要求模具技术有强力的支撑,汽车摩托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既为重庆的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也给模具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产业,是创造技术和财富的重要资源。大力发展模具产业,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由于重庆模具业体制的弊端和沿海模具业的兴起,大量人才外流,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模具多是自产自用,未专业协作化、市场化,年生产力不足10亿,其中商品模具不足1.8亿元,需要到江浙沿海及海外加工和购买的模具达70%以上。因此,建设集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展示、服务为一体、具备完整产业链的集成式现代化模具产业园区已势在必行,使模具工业向商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行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重庆市模具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制造业基础的基础装备工业需求市场规模日趋扩大,2002年重庆基础装备业总产值为776亿元,2005年将达到1050亿元,到2010年将达到1700亿元。目前重庆的模具需求每年达40亿元、大型机床设备需求达70亿元、五金机电需求达100亿元,而且还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市场缺口巨大,更显惊人黄金储量和无限商机。

参考文献:探索重庆模具产业发展路径